"蓮藕娃"10歲扛起五口之家 群眾助三千斤蓮藕銷售一空
&bsp; 命運有時就是這么愛捉弄人,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庭,在遭遇一連串的不幸之后,搖搖欲墜,無奈為了生存,為了未來,他們不得不承擔起重任,與命運頑強斗爭。日前,一男孩在遭遇接二連三的家庭危機之后,用瘦小的肩膀扛起了一個五口之家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困難數不勝數,但是一群好心人的幫助,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楊慶良挖出的蓮藕。
楊慶良在淤泥里摸索著蓮藕的確切位置。
愛心人士下田幫楊慶良挖藕。
昨天上午,韶關曲江馬壩鎮烈日當空,37℃的高溫下,半干的荷塘中灼熱的水氣混雜著腥濕的潮氣,味道有些熏人。一名膚色黝黑、體型瘦削的男孩赤腳走進淤泥中,半跪在泥水間徒手摸著,然后將一根根蓮藕從淤泥中使勁挖出來,他滿布著豆大汗珠的臉上還透著幾分稚氣。
其實,這個場景常常上演。近3年的寒暑假,韶關曲江初級中學的初三學生楊慶良都在忙著種藕挖藕。于父親早逝,精神失常的母親、大姨和存在人際交流障礙的小姨、年逾8旬的外婆,都成了楊慶良稚嫩肩膀上無法卸下的責任。他用一己之力,艱難地維持著這個五口之家。
&ld;我2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rd;
楊慶良的家位于韶關曲江區馬壩鎮,一幢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泥磚房子里擺著幾張簡陋的桌椅和用木板拼起來的床,這就是這個五口之家的全部家當。泥磚房的瓦片已多處破損,幾縷陽光透過遮蓋破瓦的透明塑膠布,在有些昏暗的房中亮起了幾束光柱,將墻上&ld;優秀團支部書記&rd;、&ld;美德少年&rd;、&ld;三好學生&rd;、&ld;優秀學生干部&rd;、&ld;最美南粵少年&rd;等一大片獎狀照得亮堂堂的。
盡管今年讀初三,但楊慶良已經18歲了,比班上的同學足足大了3歲。說到這個家,他的臉上不免掠過幾絲沉重。&ld;我2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受此打擊后天沉默寡言。&rd;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個個更大的變故接踵而來。在他年幼的記憶中,那一刻永遠揮之不去‐‐&ld;家里養的小狗被人弄死了,我姨拉著媽媽找人家說。雙方吵起來,結果對方一棍子打到我媽頭上,當時血就涌了出來,我媽就這樣一路淌著血走回了家。&rd;
在醫院住了10多天后,母親出院了,然而精神上的創傷越來越嚴重。她不與任何人交流,而且經常控制不住地手舞足蹈,生活更是無法自,精神徹底失常了。
后來,媽媽帶著小慶良和年邁的外婆、兩個阿姨生活在一起。兩個阿姨都還沒有出嫁,大姨也患有精神病,不時發作。小姨脾氣暴躁,很難與人正常交流,&ld;總覺得有人要害她,經常對人破口大罵&rd;。
&ld;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我不干誰干?&rd;
從楊慶良有記憶起,他就挑起了這個家的生活重擔。年紀很小時,楊慶良就上山砍柴、燒火做飯、洗衣割草。年紀大些了,盡管長得還沒鋤頭高,他就已經扛著鋤頭搖搖晃晃地在地里干活。
家里有幾畝地,但年邁的外婆和母親三姐妹都無法耕種。于是剛過10歲的楊慶良開始向村里人學習育苗、耕田、播種、拋秧、除蟲打藥。在稻谷成熟后,又獨自一人收割、打谷、曬谷,分批將幾百斤的稻谷從田里扛回家中。
在同齡人還在父母懷抱中撒嬌時,年幼的楊慶良就已經成了這個家的&ld;頂梁柱&rd;。感覺累了,覺得堅持不住,他就偷偷地哭一次;哭完感覺好了,他還是該干什么就干什么。&ld;畢竟,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我不干誰干?&rd;
艱難的日子,讓小小年紀的楊慶良成了生活&ld;百事通&rd;,他不僅能干農活,還能修補房屋、裝電線。在村里人陸續建起鋼筋水泥樓房時,他家還是那幾間搖搖欲墜的泥磚房。這種房子極易在長時間的暴雨后坍塌,于是楊慶良買來了水泥、河砂、碎石,嘗試著將已經坑坑洼洼的地面重新進行鋪設。
瓦房屋頂已經殘破不堪,每當下雨,屋里就好像開了幾個水龍頭一樣,水直往下灌。于是他又買來瓦片借來竹梯,貓著身子爬上屋頂修補瓦面。可就在上上下下的過程中,無法承受重量的竹梯突然折斷,楊慶良重重地從約4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ld;我感覺全身骨頭都要碎了一樣,爬都爬不起來,回過神來才發現手腳都受傷了。&rd;
&ld;曾經有一次,媽媽在我門口守了一夜。&rd;
在艱難的日子里,對親人的愛是他堅持走下去的唯一動力。盡管從他年幼起,母親就已精神失常,他甚至已經不記得母親對他說過哪些完的話。但,楊慶良一直堅信&ld;媽媽是愛我的&rd;。
很多時候,當楊慶良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準備睡覺時,母親總是默默守在他的房門口替他守夜,她不許別人來打擾。&ld;曾經有一次,媽媽在我門口守了一夜。&rd;他在昏暗的燈下做作業時,媽媽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坐在他旁邊看著他寫字、念書。盡管母子倆沒有任何言語上的交流,但在母親沉默的目光中,他感覺到了無盡的慈愛與關懷。
他至今仍記得自己幼年時的一個細節:&ld;當時媽媽要上山砍柴,我要跟著去她不讓。我望著她走遠的背影,故意裝作手被門夾了,然后大聲哭了起來。&rd;淚眼蒙眬中,他看到母親觸電般地扔下柴刀奔過來,氣喘吁吁地將他緊緊摟在懷中。盡管年幼時的記憶早已模糊不清,但這個場景讓他刻骨銘心,畢生難忘。
&ld;姐姐出現了,我不再覺得孤單。&rd;
父親去世時楊慶良才兩歲,記憶中父親的形象早已淡去。直到多年后,父親的弟弟找到他并帶他回家鄉梅州市五華縣,楊慶良才第一次見到父親的照片。
從爺爺和叔叔的描述中,父親的形象也開始變得豐滿起來。&ld;他從梅州到韶關曲江做生意,認識媽媽后便成了家。&rd;說著說著,眼睛有些泛紅的楊慶良嘴角微微彎成一個弧形,他望向遠方,似乎那清明的天際,正有一個身影在和他對視著,&ld;爸爸很勤勞,很會做生意,就是脾氣有點壞,還愛喝酒……&rd;
叔叔的出現,還帶來另外一個巨大的驚喜。&ld;我一直沒想到,我竟然有一個大我一歲的姐姐!&rd;原來,父親去世后,他姐姐被送回梅州生活。&ld;姐姐出現了,我不再覺得孤單。&rd;血肉相連的感覺讓他和闊別多年的姐姐一見如故。現在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坐七八個小時的車回去看望爺爺、叔叔和姐姐。
&ld;賣蓮藕的錢,我自己帶一部分去上學,剩下的都留給外婆。&rd;
說起蓮藕,楊慶良很是自豪。3年前,他發現蓮藕的市場價格比較高,于是開始種蓮藕。村里有幾口廢棄的荷塘,每年春季都會長出一束束嫩綠的荷苗。楊慶良就去齊腰深的淤泥里,將藕種從泥里挖出來,移植到自己家的田中。
種蓮藕和挖蓮藕都很累,因為要一直彎著腰跪在泥里,一干就是一天。家中沒有其他勞力,每年寒暑假是楊慶良最忙的時候。&ld;最累的一次,我從早上6點干到次日凌晨2點,挖了一百多斤蓮藕,渾身都像散了架。&rd;經過3年多的摸索和嘗試,今年他獨自一人種植的蓮藕已有3畝4分地,預計產量可達3000斤左右。再加上政府給予家中每人每月300元的低保,這已基本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
楊慶良種蓮藕養活一大家子的事傳開后,感動了無數的韶關市民,大家都叫他&ld;蓮藕娃&rd;。本月18日上午,韶關市愛心協會組織的十多位熱心市民找到楊慶良,眾人二話不說就卷起褲腿跳進淤泥,幫他挖起了蓮藕。韶關市餐旅烹飪協會等單位和企業,也分別將3000多斤蓮藕認購一空。
按市場價格算,3000斤蓮藕可以賣到1萬余元。盡管蓮藕還沒賣出去,但楊慶良對此已有了打算。今年已經初三畢業的他,沒有考上家門口的曲江一中,佛山的一家公益中學很可能會錄取他,這意味著他或將離開外婆和母親。他對此十分不舍:&ld;賣蓮藕的錢,我自己帶一部分去上學,剩下的都留給外婆。&rd;
說到離別,他有些茫然,因為韶關的乳源中學也錄取了他,這間學校離家60多公里,需要交學費和生活費,而佛山那所學校高中期間的一切費用全免。對于今后無法照顧母親他很擔憂:&ld;媽媽不說話,我很擔心她被阿姨欺負。&rd;
楊慶良夢想的職業是軍人或警察。但他也清楚地知道,這很可能永遠只是一個夢想,&ld;我今年都18歲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rd;但他始終堅持:&ld;不管以后做什么,我都要把媽媽和外婆帶在身邊,不讓她們再受苦。&rd;(記者 卜瑜 通訊員 謝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