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帶手機進校未上交被學校"開除" 校方:多次違紀屢教不改
&bsp; 當下,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已然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事情,盡管學校采取各種方式方法杜絕學生攜帶手機,仍然未見明顯成效。日前,河北一女生攜帶手機進校未上交老師,被學校給予&ld;開除&rd;的處分,對此,家長認為學校處過于嚴苛,而學校則表示,學生多次違紀屢教不改,這樣的處分并不為過。
近日,澎湃新聞接到家長李先生反映,其女兒萌萌(化名)因為帶手機進校,而被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學&ld;開除&rd;。李先生對于校方如此嚴厲感到十分意外,稱對于成長過程中犯的小錯誤,應該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
十四中張副校長對此回應澎湃新聞稱:&ld;該生系借讀生,校方并非將其開除,而只是將其退回原籍,不能在十四中繼續借讀。且該生在此之前有多次違紀行為,校方經過多重考慮,做此決定。&rd;
目前,萌萌在離學校四個多月后,已轉入另一所縣城的中學就讀。
近日,河北一家長李先生告訴澎湃新聞,于十四中是以美術見長的特色學校,他的女兒萌萌于2015年9月初,衡水市第十三中學轉入十四中學,開始借讀生涯。
記者在衡水十四中官網上看到,2015年,十四中在河北省美術聯考中專業考試通過率高達992%。九年內,全校考取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清華美院等知名美院的學生共計200多名。
原以為女兒轉入十四中后,離名校更進了一步,可是李先生告訴記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萌萌兩次因為&ld;莫名其妙的小事情&ld;而被學校&ld;開除&rd;。
&ld;第一次被開除是在去年9月底,孩子早自習時往自己臉上抹了點護膚霜,被教導主任發現,訓斥孩子怎么早自習總抹油,孩子解釋自己覺得臉干只抹了一次,卻被訓斥。&rd;李先生說,教導主任批評女兒&ld;嘴太硬,不聽話&rd;,叫家長將孩子領回家。后來他向衡水市教育局反映情況,經過教育局協調,女兒才在40天后返回學校。
然而僅僅過了4個月,萌萌就遭到第二次&ld;開除&rd;。
李先生告訴澎湃新聞,今年1月班主任打電話告知他,說萌萌帶手機進學校放在宿舍里,入學時沒有上交給班主任,被教導主任查寢時查到了,要求把萌萌帶回家。
學校有規定,學生帶手機入學校不交給老師,會被開除,為何萌萌明知故犯?萌萌的解釋是,她回家后用手機拍了一副素描畫想回校后在美術專業課上畫下來,然后再把手機給老師。上課期間自己也沒有在玩手機。
李先生回憶道,當時他沒有找到校領導,只得暫時把孩子帶回家。回家后,女兒情緒很低落。這一次,校方始終拒絕回校的請求。
對于上述情況,十四中張副校長近日告訴澎湃新聞,校方對該生盡心盡責,在多次勸導該生無效的情況下,才做出此舉。
張校長表示:&ld;就這一次查寢,我們在她的寢室中查出手機、充電寶、撲克、占卜用品、化妝品,這些都是校紀校規中明確規定不準帶入學校的。除此之外,她早自習描眉化妝,上課時不時拿出小鏡子來照照。我們說她一下,她還要很蠻橫強詞奪。說&ls;你必須給我道歉,用詞不準確&rs;,學習方面也很不認真,從來不交作業,被老師逼得沒有辦法了,就隨便畫一張畫,應付了事。&rd;
對于萌萌帶手機進校的,張校長也認為&ld;十分牽強&rd;。&ld;我們的專業課設備完,是不需要學生帶上什么東西的,而且老師會帶著學生畫。何況她連作業都不畫不交。&rd;
對于家長的不滿,張校長表示:&ld;雖然他們家女兒只是借讀生,但是學校也是盡心盡力,老師之前多次找到家長反映情況,和家長溝通。校方也關心她管她,讓她好好學習,可是始終沒有起色。&rd;
張校長表示,在多次勸導無效后,校方決定將其退回原籍,不能繼續在十四中借讀。&ld;可能十四中不適合她,這也是為孩子好。而且她這個樣子,我們也不能讓她影響其他學生。&rd;
張校長認為,學校完全按照校紀校規辦事,也按照規定的程序走流程。家長始終不依不撓,非得要孩子繼續在十四中借讀,校方也很無奈。
對于此事,衡水市教育局回復澎湃新聞稱:&ld;學校的做法是符合規定的。借讀本身就是學生和借讀學校之間的協商結果,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手續、文件之說。學校對于違反校規、紀律的學生,有自主管的權利。&rd;
今年3月初,河北滄州市第一中學(下稱滄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攜帶或使用手機陸續被勸退,后在教育局介入后得以返校;今年4月,東莞工學院城市學院一名教師在課上要求學生自砸手機,否則就掛科處。
在此之前,廣西、山西等多地也出現類似事件。在百度搜索&ld;帶手機檢討書&rd;,共有多達300多萬個相關結果。
帶手機進校越來越平常,學校這般嚴抓死打是否過嚴?
江蘇省某四星級中學班主任梅老師對此告訴澎湃新聞,學生帶手機進校,易引起上課玩手機、做作業查答案、考試作弊等弊端,&ld;但一般,學生帶了進來,只要不做過分的事情,我是不會上綱上線的。&rd;
此外,梅老師分析到,這次事件帶手機不是主要原因,學生的長久以來體表現、體現出不守紀律才是主要原因。&ld;類似不聽管的學生,每個班都會有。如果不加以警戒,其它學生會去試探、學這些不良風氣。一旦蔓延開來,班級管會比較困難。&rd;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董標告訴澎湃新聞,學校制定校規并嚴格執行,屬于&ld;辦學自主權&rd;范疇,也是學校自律的體現,應維護并保障之。此次事件,學校并沒有違規,高中教育并非義務教育,學生、監護人和學校建立了一種契約關系,三方都有遵守約定的義務,也有解決約定的權利。&rd;
董標認為,學校規定不容許帶手機,如當事人都不遵守,學校不予處罰,會給學生造成&ld;有法不依&rd;、&ld;違法不究&rd;的印象,惡性循環,貽害無窮。
&ld;帶手機入校即開除&rd;是否惡規?
董標認為,對教育過程來說,通訊工具和其他現代技術一樣利弊兼具。就像汽車方便出行但也會污染環境、造成事故一樣,禁止帶手機進校的規定,只提防其弊,這是不全面的、簡單化的。但是,怎樣充分開發手機之利,對學校來說,是個時新的、艱難的挑戰。
原則上學校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提高校規合性,出臺更好的處方法,但在實際中困難重重。&ld;一些學校容許帶手機進校并處得很好。比如課前將手機統一安置在某處,放學后自取。但是這就牽扯到放手機的地方、手機放置時是否安全、管人員的負擔被加重等一系列問題。現在生師比普遍過高,大量的教師常常超負荷運轉,各類資源不足。&rd;董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