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個人信息遭泄露 出院3小時被騙近萬元
連日以來,產婦個人信息遭泄露的消息頻頻被各大媒體曝光,引發大家的關注。除了接連不斷的接到推銷電話、短信之外,還有不少人因此上當受騙。近日,據悉一產婦剛出院3小時,就被騙近萬元,引發大家的思考,為何產婦個人信息會被泄露,又是為何此類現象頻頻發生,依舊屢禁不止呢?
紅網瀏陽站3月25日訊(瀏陽日報記者 李小雷)生完孩子,才出院3小時,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華園村村民張小明就被騙走了近萬元。張小明的丈夫張忠良表示,由于對方說出的個人信息均準確無誤,夫妻倆便信以為真了。不想,最終落入騙子的圈套。那么,到底是誰泄露了張小明的個人信息?
出院3小時接到詐騙電話
近日,張忠良的妻子張小明在瀏陽市婦幼保健院產下一名健康男嬰,3月23日,他在辦理妻兒出院手續后,卻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也就是這個電話,讓他損失了近萬元。
“我辦好出院手續才3個小時,就接到一名自稱是瀏陽財政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張忠良說,一名女性在電話里,直呼他的姓名,并在核對了其妻子與小孩的相關情況后表示,按照當前計生政策,他可以享受998元的政府財政生育補貼。
由于對方說出的信息真實無誤,張忠良便信以為真,并將妻子張小明的電話提供給了對方,要求對方與妻子對接相關領取補貼事宜。大約1個小時后,張小明給張忠良打來電話,稱已與財政部門對接好,只需到就近的銀行自助取款機上憑銀行卡領取。
被騙近萬元個人信息被泄露
“我老婆說沒問題,我也覺得是個好事,就去了銀行。”張忠良說,到銀行后,他再次撥通了對方的電話,對方在詢問他銀行存款金額后,要求他進行轉賬收款,“我先輸入了對方提供的一個銀行賬戶,緊接著我的手機上就收到了一個'9978'的驗證碼,對方說只要輸入這個驗證碼,就可以領補貼了。”
按照對方要求,張忠良輸入了這個驗證碼,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查詢余額時,卻發現賬戶上少了近萬元。當對方再次要求張忠良輸入驗證碼時,他這才意識到上當受騙了,“這個驗證碼就是轉賬金額,我把9978元錢轉入了騙子的賬戶。”“辦好出院手續才三個小時就接到詐騙電話,不知道誰泄露了產婦和孩子信息。”帶著張忠良的質疑,24日下午,記者來到市婦幼保健院。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也已接到產婦被騙的反饋信息,“我們也很難過,也不希望我們的服務對象遭遇損失。”
新聞焦點
產婦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該負責人說,新生兒相關信息在醫院錄入外,已層層上報到衛計局的數據庫,至于哪個環節被不法分子利用,醫院也不得而知,“我們針對這種老的詐騙手段,在醫院設立了提示牌,還給新生兒家長發了提醒通知,但很多人并沒有注意。”
在該負責人的陪同下,記者在醫院各個產室,均看到了由市衛計局發布的防詐騙提醒,而且每個產婦在入院時,還發放了一張紙制提示單,“現在騙子獲取信息的手段也很高科技,讓人防不勝防。醫院現在又趕制了一批需要產婦簽字的防騙提示,確保每個產婦及家屬都知道這一騙局。”
目前,張忠良已向警方報案。警方提醒,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了當事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冒充政府工作人員,謊稱有所謂的生育補貼要退還給當事人,然后再誘騙當事人至ATM機上進行操作,伺機進行詐騙。市民遇到此類電話,可向醫院或財政部門咨詢,不要貿然按照對方的指令對自己的賬戶進行操作,以免上當受騙。
新聞延伸
個人數據信息為何屢遭泄露?
實際上,遭遇信息泄露的,不止是張小明。
近日,深圳上千名孕產婦同樣遭遇了產檢信息被泄露,信息詳細到孕周及預產期、居住地址、電話號碼等。3月17日,深圳市衛計委發表書面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判斷,被泄漏信息與人口管理信息系統可能相關,不排除整合其他人口信息數據加工而成。”
對此,信息安全專家葛坤表示,國內很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網絡系統采用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創辦和維護的模式,一些承辦公司“只管走量,不管維護”,致使網站處于“裸奔”的境地。
葛坤說,安全意識薄弱和密碼管理弱的現象也部分存在,“曾經出現過某省衛生廳管理員的密碼就是'123456'的情況,這給一個掌握了全省幾千萬人口醫療檔案的數據庫帶來了風險和隱患。”
互聯網研究和咨詢機構“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認為,此類專業又精準的信息泄露不排除責任方處于信息泄露產業鏈中,借機攫取“非法利益”的可能性。
記者搜索“孕婦信息數據”QQ群,顯示出“孕婦數據孕婦資料信息”“新生嬰兒名單”“醫院病人數據”等數十來個收購和販賣孕產婦信息的群。每一條信息都明碼標價,賣給月嫂中介、嬰兒產品等相關公司,推銷產品的公司則按照孕婦信息,打電話或發短信推銷業務。
昨日,記者添加了QQ號一個昵稱為“各行業精準信息”的QQ好友,在與其交談中,對方稱自己手中有全國各地個人信息,這其中就包括瀏陽新生兒信息,“最新的兩角錢一條,一萬條打包價799元。”
該信息販賣者同時將部分數據截圖給記者看,新生兒出生的姓名、出生日期、出生醫院、父母姓名以及聯系方式等信息一覽無遺。當記者問及這些信息是如何獲得的,是否真實有效時,對方便警惕起來,要求記者先打款,之后便不再與記者交流。在該好友的業務介紹一欄,還顯示可以提供最新車主名錄、中老年人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