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一年級學習調查: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后勁更足
&bsp;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于是從小就對孩子給予厚望,希望他們早早的接受教育,贏在起跑線上。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有效的嗎?據上海小學一年級學習調查顯示,幼兒園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到了小學后勁兒更足。
在上海,幼兒園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到了小學后更有后勁,小學生睡眠時間比去年有所提高,&ld;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rd;、&ld;不進行書面考試&rd;等政策效果開始顯現。
3月23日,上海市教委舉辦新聞通氣會,發布了一系列最新調查數據和結論。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朱蕾表示,2016年1月,市教委委托第三方機構對2015年秋季入學的155萬余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開展第三期&ld;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情況&rd;進行了專項調研。
與2015年相關家長問卷結果相比,2016年上海學校在&ld;學習準備期&rd;、&ld;家長開放日&rd;、&ld;快樂活動日&rd;、&ld;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rd;、&ld;不進行書面考試&rd;、&ld;不采用分數評價&rd;和&ld;不排名或變相排名&rd;等政策的執行,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ld;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rd;的政策執行效果提升最大。
數據顯示,9004%的家長表示教師不會對孩子進行排名或變相排名;7641%的家長表示教師在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中會針對孩子的學習現狀,進行&ld;學習興趣&rd;、&ld;學習習慣&rd;、&ld;學業成果&rd;分項的等第評價,讓家長對孩子學習發展水平更加一目了然。
數據還顯示,相比2015年一年級小學生,2016年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明顯改善,尤其是在睡眠時間方面。
2016年學生睡眠時間在10小時及以上的人數比例為1925%,同比提高1533%;9至10小時內的人數比例為6663%,同比提高2167%。
此外,超95%的家長表示,孩子能夠較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并且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地去上學。
調查數據分析表明,學校政策執行情況、教師激勵學生行為、孩子充足睡眠時間與學生的學習狀態呈顯著正相關。學校在各項政策上的執行度越高,教師對學生采用等第制評價并進行更多鼓勵和表揚,更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的睡眠時間越充足,學生的學習狀態就越好。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博士夏雪梅通過調研得出結論:在可持續學習方面,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學生在學習基礎素養多個維度上的表現要好于上過輔導班的學生。
調查數據顯示,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在生活自、主動性、專注和堅持、身體健康、情緒和睡眠適應性上,均低于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
而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僅僅在知識適應性上(如拼音、識字、寫字、數學學習和英語學習)低于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
調查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家長反對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上學科輔導班,占比441%(支持的僅占95%);支持讓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盡情玩耍的占比422%(反對的僅占129%)。
夏雪梅認為,長期來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學習品質才是其可持續學習的重要基礎,而非一時的知識儲備。這一點目前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
據澎湃新聞了解, 2016年,上海市推進小學&ld;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rd;工作,重點包括評價指南研制、學習基礎素養研究、學校家庭通力合作等三方面。
其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究并編制《小學中高年段語數英學科評價指南》和其他學科低年段評價指南,將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從低年段推向中高年段、從語數英學科擴展至其他學科。評價指南擬于今年9月推出。
市教委也將組織教科院普教所、教研室等部門進一步開展兒童學習基礎素養的研究,在黃浦、徐匯、嘉定等6個區縣推進區域試點,在30余所試點學校開展教學實驗室,共同促進學生主動、靈活、持久的學習。
今年6月,上海市教委將繼續向今年秋季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家長,以及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老師贈送《陪著孩子慢慢來‐‐小學新生入學30問》宣傳手冊,家校互動、形成共識,為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