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學者致信專家:主張簡化漢字
&bsp; 漢字擁有這古老的歷史,它不僅僅只代表著一種文字,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但是對于漢字到底該不該簡化一說,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簡化漢字容易記、容易學、容易用;當然,也有人認為繁體字對于人類的意義是深遠持久的,一味地簡化漢字,將淡化繁體字對于人類的效用。
編者按 光明網《五老評熱點》欄目推出以來,聚焦熱點話題,網聚&ld;五老&rd;(即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力量,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公共輿論有聲平臺。目前已推出160期,社會反響熱烈,很多話題引起海內外人士的關注與討論。昨日,光明網收到美籍華人學者任德惠寫給受訪專家周溯源先生的來信,就漢字簡化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現將信件謄抄如下,以饗讀者。
周先生:
您好!
請原諒我這位陌生人為您寫信。
這封信,本想老早寄出,只因瑣事繁多,一拖再拖,拖到今天。
根據北美《世界日報》北京2015年2月17日的報導,先生接受光明網的訪談時表示,漢字應該再簡化,因為有利中文走向世界,尤其目前國際間學習漢語熱潮日益升溫,進一步簡化漢字,更使外國人喜歡學習中文。
先生的看法,我舉雙手贊同。因為老外學中文一開始,是興趣滿滿,雖然說得很溜,一旦學寫中文,就暈頭轉向,&ld;溜&rd;之大吉。這只怪我們中文筆劃太多,太復雜,使老外學寫中文時,退卻不前。這真有所謂&ld;秀才四書念通透,不知繁體&ls;龜&rs;&ls;鱉&rs;&ls;灶&rs;&rd;。
記得十多年前,我在大學執教時,受到美國同事的鼓勵,成立&ld;中文學習班&rd;,聘請一位來自北京的女教師,開班時,美國學生踴躍參加,但學寫中文時,學生仍然覺得中文筆劃太多太繁,(查中文字典也不方便),最后那個中文班只好結束。
現代科技發達,一切講求快速,所以盡量簡化中文筆劃,是推廣學習中文必要之路,也是適應時代要求。
于海峽兩岸幾十年的國共交惡,如今臺灣仍有人&ld;逢中必反&rd;,特別宣傳保持中國固有文化,必須使用繁體字,所以把大陸的簡體字,視為&ld;破壞&rd;中國固有文化,而大陸為了向臺灣示好,也不愿進一步簡化漢字。其實兩者沒有關聯。
如果有人認為繁體字,四四方方,寫起來很漂亮,那么繁體字,可用在書法藝術上,而簡體字,用在日常生活上,兩者也可并存。
我們除了盡量簡化中文筆劃外,我想也要全面以漢語拼音,取代注音符號,同時漢字也要左向右排列,以取代右向左的上下排列。這樣才合乎時代潮流。
盼望先生能籍著自己的影響力,為祖國做出貢獻。
寫得很亂,請原諒。
此祝 健康、愉快。
懷中 敬上
(任德惠)
2015年12月18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