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通改頭換面成APP重返校園引家長反感
原標題:校訊通被市教委叫停 變身APP重返校園
相信各位大家對所謂的&ld;校訊通&rd;并不陌生,美其名曰,是為了促進家長與老師更好的溝通交流更開設的,但是其背后卻影藏著不可忽視的惡劣影響,各項亂收費項目嚴重損害了家長們的利益。而且,明明是有免費的、微信,為何非要在這收費的&ld;校訊通&rd;上浪費財力。好不容易叫停了&ld;校訊通&rd;,現如今,改頭換面成新的APP進入大眾的視野,照樣引來大家的反感。
市政協委員李國
校訊通曾經進入重慶多所小學,引起不少家長(微博)反感,去年已被市教委正式叫停。然而,有的校訊通改頭換面,成了APP等新形式,仍有少數學校、班級還在繼續使用。
昨日,市政協委員李國提交《校訊通改頭換面賴著不走,亟須教育部門高度重視》的提案,呼吁進一步治改頭換面的校訊通,同時引入免費的家校互動平臺。
去年重慶兩會期間,李國就已提交過《關于取締違規收費校訊通》提案。對此,市教委下發文件,要求各學校取締違規收費的校訊通。
李國說,市教委取締得很及時,多數學校的校訊通都被取締了,但仍有個別學校、班級還在使用,而且為了避免被取締,校訊通也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APP,其功能仍是收看學生家庭作業等,和校訊通無異。
&ld;開通校訊通時,說的是家長自愿訂制,但孩子的家庭作業等信息都通過這個平臺發送。&rd;李國認為,家長們是&ld;被自愿&rd;。
校訊通的定價也讓李國無法認同。他說,校訊通每月要扣除10元的短信費,在超過3個月的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中,資費照樣扣,APP中某些新增的欄目或功能板塊要額外收費。此外,家長還被告知,校訊通必須要使用中國移動的手機號。
李國建議,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取締收費校訊通的力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學校進行嚴肅處;此外,他還建議教育紀檢部門,對校訊通違規收費進行清查,該清退的予以清退,涉及腐敗的問題進行立案查處。
李國說,現在有飛信、、微信等平臺,都是免費的,功能也能滿足學校和家長的需要,大家可以自選擇。這些免費平臺既能實現家校互動的功能,又讓家長和學校間的關系更加純潔,杜絕滋生腐敗的土壤。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周小平 記者 陶昆 蔣海濤 李瑯 劉潤 攝影報道
李國說:&ld;參與到校訊通業務各個環節的商家和部門都能在其中獲利。比如,家長每月交的10元短信費,學校可以分成,從學校領導到老師幾乎都在校訊通上獲得好處,大多以話費的方式返還,返還的花費多少還與老師發的短信數量掛鉤,有的老師一個月有兩三百元。&rd;
重慶晚報記者也在調查中發現,進入幼兒園的校訊通APP,其主要功能也多為付費使用。其中一家APP公司提到,第一年,家長的付費歸公司所有,用于回收硬件成本;從第二年起,收益部分以現金方式回饋給幼兒園,對于使用人數低于幼兒園人數50%的,回饋收益的20%給幼兒園,對于使用人數超過50%,回饋比例則將提升到30%。
市教委已在去年明確,任何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職工不得組織或變相組織學生及家長接受家校通等通訊業務,嚴禁中小學(微博)、幼兒園和教職工利用家校通、校訊通等名目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更不得從中謀取利益。如果家長發現還有學校在使用,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門舉報投訴,將堅決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