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助學款安全到崗 應有更多的實招來保障
[原標題:保障助學款&ld;安全到港&rd;應有更多實招]
日前,網上議論紛紛的學生持助學款拍照后&ld;人走錢留&rd;的事件還在持續發酵當中,既然媒體曝光了,更重要的就是趕緊解決問題,確保孩子們的利益。并且為了防范再有此類時間的發生,專家建議應該采用更多的實招來保障,而是紙上談兵。
1月17日,媒體報道了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金山中學發放寄宿貧困生補助金時&ld;走過場&rd;。貧困生來領補助,校方安排舉錢拍照,拍完留錢走人。報道第二天,金山中學將183名寄宿貧困生的補助金全部發放到位,一名學生家長(微博)喜極而泣地說,沒想到這一次真拿到了錢。據了解,183名寄宿貧困生涉及六至九年級,2015年度補助金額約20萬元。多名家長稱,寄宿貧困生補助以前從未到過學生手中。現場組織拍照、簽字的老師說,&ld;前些年,學校將這些補助金都沖抵用作了學生的伙食費&rd;。該校校長已被大悟縣教育局停職調查。大悟縣委縣政府要求對金山中學生活補助金發放情況進行核查,同時對縣教育局、鄉鎮學區、金山中學實行三級問責處(1月19日《楚天金報》)。
有句廣告詞說得響,有圖(就)有真相,可在金山中學這里,圖是秀給上級看的,寄宿貧困生補助金(下稱助學款)是否真到貧困生手里了,上級似乎從沒實地核實過。若非媒體曝光,每年20萬元花在哪兒、還有多少個20萬元等疑問,公眾很難得知,怕是上級也不完全掌握。從這點看,大悟縣對縣教育局、鄉鎮學區和金山中學進行三級問責處,不僅必要,也算亡羊補牢。
金山中學校方在助學款上到底有無貪腐,需調查。但學生家長說的話,加重了這方面質疑。&ld;沒想到這一次真拿到了錢&rd;,至少說明學校搞類似拍照作秀的花招,不止一次。
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教育廳和財政廳曾聯合下發《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資金管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明確指出,湖北省享受該項補貼的對象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含特殊教育)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寄宿學生。基本標準為:小學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殊教育學生)5元/天。每學期均按125天計算。《辦法》規定,該項資金必須以現金或銀行存折(卡)形式分學期一次性足額發放給受助學生本人或其監護人,不得以食堂卡或餐票、校園卡以及實物抵等形式發放。實行現金發放的,應學生本人或監護人簽字確認后領取,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領代簽。
此,金山中學發放助學款,只能是這兩種方式,要么現金,簽字領取;要么打到存折(卡)里。從報道中得知,該校采取前種方式,填寫了貧困生信息表,再加上領錢照片和簽字,足以應對上級調查,也足以成為錢發到手的證據。而事實上,若非媒體報道,這183名寄宿生仍會分文未得。
要實現助學款&ld;安全到港&rd;,應有更多的實招來保障。比如可否嘗試繞開學校來發放。現在助學款多國家財政、愛心企業和個人提供,經學校發到貧困生手中。學校實際上扮演的是提供貧困生名單,并充當助學款發放人的角色。誰是貧困生,其家庭經濟狀況決定,而家庭經濟狀況如何,學校并沒有評估資格,掌握權威數據的應是社保部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哪些是低收入家庭需要保障,一目了然。助學金為何不社保部門根據在讀學生證,直接發放到學生或家長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