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期末考試變闖關 舞臺劇最強大腦輪番上陣
期末考試臨近,中學生們正在緊張的備戰中,而小學的孩子們正嗨翻天了。傳統的書面考試陡然變成了游戲闖關,十分新穎,就連小朋友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不同的學科考試形式截然不同,不僅趣味性十足,還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簡直就是一舉兩得有木有。
昨天,巴蜀小學進行了期末考試,并把它稱為“樂評嘉年華”。其中,一、二、三年級考試,與我們想象中的內容不同,他們的考試不是靠一支筆和一頁紙就能完成的哦。
那么到底有多樂,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語文 每個孩子要闖過三關
語文樂評有三個小環節:超級演說家,闖關入圍和語文知識小百科。一到三年級的學生都要闖過三關。
語文知識小百科包括看圖猜詞語、猜字謎和詞語接龍,“一點都不難,我覺得題目都好簡單。”小丁抽中了猜字謎,“我在家里專門和父母練了的,沒想到運氣這么好。”
一年級1班的胡鏵勻說,語文知識小百科中的“詞語接龍”最難,她抽到了“口水”這個詞,需要用“水”組詞,依次接龍下去,一共組五個詞才算過關,“我組了‘水坑’之后就組不下去了,當時很緊張,后來我用‘水’重新組了‘水滴’,老師還是給了我‘小五星’!”
陳燊小朋友覺得最難的是“超級演說家”,一分鐘內要講述一個關于動物的故事,而他講的是“馬為什么要站著睡覺”。“我在《十萬個為什么》上面看到的,因為以前的野馬在野外睡覺,有野獸會襲擊它們,而它們沒有辦法反擊,只能站著睡覺,這樣就可以隨時逃跑。”
英語 分小組表演舞臺劇
進入巴蜀小學律動報告廳,你會突然有點迷糊,這是考試現場嗎?只見一個個孩子穿著動物服裝,分小組上臺進行劇本表演。
三年級5班的羅朝陽和同伴準備的是“森林里的生日party”。負責劇本的同學,根據課本劇的內容,自己進行了創編和改編,加入了一些內容,提前三周就開始排練。
“劇本不難,大家都覺得挺好玩。”一位家長(微博)說,孩子們在家里進行排練,他們將孩子的排練內容發給老師,如果孩子臨場發揮有問題,還可以用之前排練的內容作為考評成績。
“我們覺得非常好!”三年級1班朱思齊的媽媽是本次“英語超級演說”的評委之一,昨天專門請假來參加孩子們的期末考試。她表示,絲毫不擔心孩子們會因此而基礎不扎實,“英語就是要學以致用的,孩子們在應用中反而會比死記硬背有更扎實的基礎。”
胡謂然的爸爸說:“孩子還比較小,以前那種死記硬背的考試會覺得枯燥,這種表演節目的方式孩子們都覺得很輕松,也很愿意投入,我們在家里也配合他們排練,看到孩子這樣更開心、更主動地學習,我們都非常支持學校這樣的教學方式。”
其實,讓家長們“變身”考官,也是學校的良苦用心。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參與評價,家長們也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另外一面。比如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試卷考分很高,但是表達能力不強,這就可以提醒家長,在家庭的教育里該如何引導。”
數學 模仿“最強大腦”測試
“10乘以7等于70,70加8等于78。”二年級學生正在進行“最強大腦”項目測試。規則是:學生從考評老師手中的撲克牌中隨機抽取3張,將前兩張數目相乘,再與第三張上的數目相加或相減,算出結果。
“這樣算數很好玩。”馮馮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我回家后也讓爸爸給我買一副牌,天天陪著我玩。”
在另一個項目評價教室,一年級4班的學生站在課桌前,他們要辨別身份證。老師們制作了一些卡通身份證,故意把身份編碼做錯,學生要通過自己對身份證的了解指出其中的錯誤。
大家這樣說
增加了學習趣味性和挑戰性
期末沒有書面考試,孩子們樂了,家長們買賬嗎?采訪中,雖然也有家長擔心檢驗不了學習成果,但多數家長表示支持。
“我們也不忍心孩子的壓力太大,沒有考好的孩子連年都過不好,孩子還是要快樂地學習才能學得好。”家長周先生說,今年上一年級的兒子參加完學校的考試后開心又有收獲的樣子,讓他很是感慨。
據巴蜀小學低中年級負責人介紹,隨著評價改革活動的推進,巴蜀小學更加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學生的考試不再是一張試卷,而是通過系統的有學科特色的測評,讓學生在情景中展演,在游戲中評價,挑戰能力,合作展示,基于創造,面向未來。而家長、老師的協同評價,多維助推了孩子成長,全面提升了綜合素養。
樂評的過程,老師不會打分,而是用“棒棒噠”、“還不錯”、“努力哦”三種形式來表示級別。如果第一次得了“努力哦”,不要灰心,還可以有兩次機會,再努力。“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學習的挑戰性。”
沙區一名小學校長表示,“對于一些家長來說,最直觀的評價標準,還是分數或者等級,采用游戲或闖關模式,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