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智能手表市場亂象 質量參差不齊惹人憂(3)
&ld;兒童智能手表牌子這么多,保不齊會有一些山寨貨。花點兒冤枉錢倒無所謂,可是萬一對孩子造成什么壞影響那就不好了。&rd;太原市民楊先生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他說,&ld;之前也沒聽說過這產品,要說購買的話,多少還是有點不放心,就怕買的不如意還沒辦法維權。&rd;
記者隨機進入淘寶上一家銷售兒童智能手表的店鋪。在交談中,賣家表示,她店內所銷售的兒童智能手表沒有任何安全憑證,也沒有經過任何檢測。
在和幾名淘寶商家交談后,記者發現,淘寶平臺上有類似情況的商家占絕大多數。
據了解,目前國家對兒童安全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還沒有統一的規范,產品質量也良莠不齊。
就此問題,記者致電太原市質量監督局獲悉,兒童智能手表產品生產公司所在的省市可能會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監測標準,太原市目前沒有智能手表生產公司,沒有相應的標準、規范。
兒童智能手表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與銷售規范,為人所詬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智能手表作為新興事物,一時間不知道該劃歸到什么具體領域內。另一方面,現有的標準規范沒有辦法適應快速發展的智能化節奏,在標準缺乏修訂完善的情況下沒有辦法應用在兒童智能手表上。
目前,究竟有多少家企業具備兒童智能手表的生產資格?對此,相關部門尚無明確答案。
兒童智能手表關乎兒童成長,如何進一步引導規范,盡可能規避風險?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山西省律師協會會長高劍生表示,目前,兒童智能手表被認為是一種可穿戴智能設備,但法律尚缺乏針對可穿戴智能設備的規范,僅有廣東省深圳市有相關政策規定,且大部分是扶持可穿戴設備、智能設備的發展計劃,對于兒童智能手表的生產規范、銷售資格并未作出規范,在立法上還存在缺失。
&ld;兒童作為特殊人群,智能手表的安全性必須符合兒童特征,國家應該針對兒童智能手表存在的輻射、易燃、材料毒害性等問題盡快出臺相關生產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解決各自為政的市場亂象。&rd;高劍生說,在監管上,工商、質檢等部門應該建立部門聯動機制,避免執法無力的局面。
高劍生認為,智能手表通過定位裝置便于家長了解孩子的舉動、方位,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可能侵犯到孩子與其他人的隱私權利。而使用第三方軟件對孩子的數據進行同步監測收集,存在家長隱私泄露、孩子活動被監控的風險,不利于保護孩子。
山西財經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王群英也不贊同家長使用諸如智能手表之類的產品去監督孩子。
&ld;如果采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履行監護作用,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心壓力,讓他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家庭環境,更多地只是在重復學校的嚴肅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可以有多種方式,營造和諧、輕松的家庭氛圍很重要,在此基礎上,可以制定一些家庭成員人人遵守的規則,這也是可行的。家長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既是指導者又是引導者的角色,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也會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然,兒童教育本身在具備普適性的同時,也有其個性,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要視具體情況決定。&rd;王群英說。 記者 馬岳君 王志堂
(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