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年度教育十大關鍵詞
歲末年初,大家不禁開始總結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在生活、工作或者是學習上都有哪些收獲和感想。在過去的2015年,你的周圍可能時時刻刻都充斥著各種有趣的流行詞。但是你們對于教育這塊兒的關鍵詞有了解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2015年度教育的十大關鍵詞,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5作為&ld;十二五&rd;收官之年,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持續發力。借&ld;雙創&rd;&ld;互聯網+&rd;等概念崛起之東風,中國的教育事業歷經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后成果初顯。
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之快令世界驚嘆,然而,教育改革之路仍任重道遠。今年我國繼續加大力度、深入改革,力爭消除存在于教育事業中的&ld;頑疾&rd;,以使我國教育能夠健康得快速發展。
隨著年終的臨近,新華教育特此盤點2015年度教育十大關鍵詞,共同見證中國教育成長!
毫無疑問,中國社會在形態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網民數量還是網絡經濟發展的速度,均堪稱世界第一。而當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并且提出了&ld;互聯網+&rd;這個新概念后,更是每天引來上百萬網民的點贊。可以說,&ld;互聯網+&rd;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不但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的層次,也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機遇、希望與挑戰。那么對于中國教育領域,&ld;互聯網+&rd;又意味著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內容的持續更新、教育樣式的不斷變化、教育評價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國教育正進入到一場基于信息技術的更偉大的變革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中國每年有700多萬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推動&ld;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d;,離不開最具活力的高校學生,已成各界共識。然而,大學生創業去年在工商部門登記數量只有48萬。21%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比例相較于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為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改革教學和學籍管制度勢在必行。此次實施意見規定,高校要設置合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高校要為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國務院辦公廳今年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全面部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計劃》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教育,幫助鄉村孩子學習成才,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最關鍵領域、最緊迫任務,打出組合拳,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標本兼治,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校園足球勾畫的藍圖很清晰。從教育部主導的頂層設計,到&ld;足球特色學校2025年達到5萬所&rd;的具體目標,這一年,全國范圍內的學校幾乎同時吹響&ld;足球集結號&rd;。
校園足球有多火?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8月,全國首批認定的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多達8627所,試點縣區有38個。如果深入各地,校園足球&ld;自選動作&rd;更給力,單列招收足球特長生、政府購買青訓服務等探索令人目不暇接‐‐校園足球正在經歷充分的&ld;量變&rd;,&ld;質變&rd;還會遠嗎?
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ld;重技重能&rd;時代即將來臨,標志著對&ld;手&rd;的教育的性回歸。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顯現。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破解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實行高等教育分類改革,解決部分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問題,引導這些高校走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融合發展之路,推動高等學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和質量提升,全面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無論是對于這些考生,還是對于始終在探索的高考改革,2015年注定是一個值得記憶的年份。在《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公布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陸續出臺,為高考帶來很多新變化,也為民眾期待的高考公平與科學帶來新期待。
奧賽獎牌、體育特長不再是加分&ld;王牌&rd;,三好學生、優秀干部逐漸褪去光環……新高考改革方案規定從今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于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規定&ld;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rd;,讓不少考生和家長感到&ld;負擔有所減輕&rd;。詳
12月17日,教育部表示,根據2015年新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在研考等國家考試中作弊將被追究刑責,處以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不同程度的處罰。
《刑法修正案(九)》已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考試作弊行為將被追究刑責。具體包括: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實施考試作弊,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以及替考行為,都將受到刑罰處罰。
8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給1270萬名中小學教師送上了一份&ld;大禮包&rd;。
改革:將分設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統一為初、中、高級
此前,中小學教師在評職稱方面有個&ld;天花板&rd;,無論是小學教師,還是中學教師,最高都只能評&ld;中學高級教師&rd;職稱,相當于&ld;副高&rd;,而且名額極少,在評職稱上,中小學教師&ld;低人一等&rd;。
教育部黨組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嚴肅查處,決不手軟,一抓到底。日前,嚴肅查處了中國傳媒大學個別黨員領導干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1月24日,教育部黨組研究決定,對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校長蘇志武等8名黨員領導干部違紀問題進行通報,按照程序分別給予紀律處分和組織處。不久之后,教育部又對近期查處的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3所部屬高校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等典型案件進行通報。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密集通報和曝光一批違規違紀問題,就是要釋放一種強烈信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全面從嚴治黨是各級黨組織的政治責任,教育系統絕不允許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存在之地,也絕不允許個別領導干部在其位不履職、不盡責、不擔當。
國務院日前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ld;四個全面&rd;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ld;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rd;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根據《總體方案》,到2020年,我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