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年度中國十大常犯語文差錯
中華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奧秘無窮,好多人窮其一生鉆研中華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弄懂。就像人們學習的語文一樣,看似很簡單,卻隱藏著很深的含義,常常使人出現誤解的現象,有時還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2015年度中國最常見的十大語文差錯,大家注意看仔細,以后可別再犯咯。
新華網上海12月28日電(記者 孫麗萍)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28日公布了2015年度中國出現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常犯語文差錯。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ld;諾貝爾生學或醫學獎&rd;,但一些媒體在報道新聞時誤&ld;或&rd;為&ld;和&rd;,把獎項名稱說成&ld;諾貝爾生學和醫學獎&rd;。諾貝爾獎在1900年創立,初設物學、化學、生學或醫學、文學、和平5個獎項。生學和醫學是兩門有著密切聯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學,只要在其中一個領域獲得杰出成就,便有獲獎資格。
2015年&ld;雙十一&rd;過后,媒體爭相幫馬云計算財富,但往往混淆了&ld;身價&rd;與&ld;身家&rd;的概念。
&ld;身價&rd;舊時指賣身錢,現在多用來表示知名人士的出場費、勞務費、轉會費等,顯然都與馬云沾不上邊。而&ld;身家&rd;本指自身和家庭,可引申指家庭資產。計算馬云的家產顯然應該用&ld;身家&rd;一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014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各種控訴日軍暴行的活動中,&ld;罄竹難書&rd;常被誤成&ld;磬竹難書&rd;。
&ld;罄&rd;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盡;古人用竹簡書寫,&ld;罄竹難書&rd;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難以寫完,形容事實多得不可勝數。而 &ld;磬&rd;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
新聞媒體上常出現&ld;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rd;這一說法,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合作組織,1989年11月成立,現有21個正式成員,其中既有主權國家,也有地區經濟體。&ld;成員&rd;和&ld;成員國&rd;不能混為一談。
2015年反腐浪潮繼續涌動,但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常把&ld;嚴懲不貸&rd;誤成&ld;嚴懲不怠&rd;。網絡上還衍生出&ld;嚴懲不殆&rd;&ld;嚴懲不待&rd;等多種錯誤。這都和沒有正確解&ld;貸&rd;字的字義有關。&ld;貸&rd;義為寬恕;&ld;嚴懲不貸&rd;指嚴厲懲罰,決不寬恕。而 &ld;怠&rd;本義為輕慢,引申指懶惰、松懈等。
&ld;勠&rd;曾作為異體字被廢止,其含義&ld;戮&rd;字承擔。但2013年《通用規范漢字表》頒布,又恢復使用了&ld;勠&rd;字。但民間普遍使用的依然是&ld;戮力同心&rd;。
中國足球雖在低水平徘徊,但足球賽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2015年足球賽事報道中,&ld;發角球&rd;常被誤成&ld;罰角球&rd;。足球比賽中,球被守方隊員踢出底線,攻方隊員獲得發球權,在離球出界處較近的球場角落角球區內發球,此稱&ld;發角球&rd;,也稱&ld;踢角球&rd;&ld;開角球&rd;等。但角球并非&ld;罰球&rd;。
2015年5月,韓國爆發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引起了世界關注,但許多中文媒體在報道中把&ld;綜合征&rd;誤成了&ld;綜合癥&rd;。征,意思是征象、表征;癥,意思是疾病、病癥。在表示具體的疾病時,用&ld;癥&rd;;在表示疾病的癥狀時,用&ld;征&rd;。
2015年公映的《失孤》劉德華等港臺明星主演,講述了一個父親艱辛的尋子歷程。可該片名稱在語言學上可謂&ld;不通&rd;。
孤,指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也指年老無子的人。無論是父親走失孩子,還是孩子被拐與父母分離,都不能稱為&ld;失孤&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