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小學教師創新"玩語文"教法 提著鳥籠上課受關注
雖說老師是教育的領導者和先驅,但是興趣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迷惘無助,對學習失去興趣的時候,這時就需要老師們能夠正面的加以引導,通過提高孩子的興趣與積極性來引領孩子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的向前進步。這不,巴蜀小學的一名教師就采用了他獨特的教學方式,收獲了一大片孩子的青睞。
大家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在興趣中學習呢?巴蜀小學老師肖力開創了&ld;玩語文&rd;的獨特教法,突破了傳統授課模式。
日前,重慶晚報記者見到了肖力,身高184厘米,濃眉大眼,著裝干練,今年34歲的他看上去就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帥小伙。他提著鳥籠上課讓孩子更好地解課文內容,他和學生比賽寫藏頭詩,他帶學生暢游洪崖洞制作旅游攻略,他把學生的習作制作成文集開展愛心義賣……
&ld;我會一直將&ls;玩語文&rs;研究下去,打造&ls;玩語文&rs;特色教學,積極完成從師者到學者,從研究者到引領者的蝶變,讓專業追求服務社會。&rd;肖力說。
在五年級,孩子們學到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珍珠鳥》,課文中描寫的珍珠鳥與馮驥才關系日益密切,最后人與鳥之間產生了珍貴的信任感。現實中的鳥兒是否如文中所寫,可以與人產生珍貴感情呢?肖力決定將自家的鸚鵡帶到課堂上來。
當鳥籠放在講臺上,肖力用語言逗鸚鵡玩,鸚鵡也會跟著學人說話,十分俏皮,孩子們體驗了課文中人與鳥兒可以和諧相處的事實。但肖力對于這樣的結果還不滿意,&ld;我更想讓他們了解更深層次的中國古代文化。&rd;
于是,在與鳥兒逗樂的同時,肖力話鋒一轉引導孩子:&ld;古人詩詞中的籠中鳥、水中月、鏡中人,都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意象,這些意向有啥特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rd;有孩子逐漸反應過來,這些詞在古文中常常用來表現比較幽怨的朦朧美。肖力隨后點醒孩子們:&ld;這些詞都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含蓄美的一面,能一定程度上體現當時人們的傳統憂患意識。&rd;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在學習現代文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文學的知識。&ld;這節課給孩子們印象特別深,幾年過去了,直到現在還有孩子來問我那只鸚鵡的情況。&rd;肖力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在詩歌單元,肖力不僅限于教會孩子解課堂上的詩歌,更是教孩子們創作自己的藏頭詩,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學習詩歌基本韻律,也讓他們感受到創作的樂趣。
在課堂上,肖力出了一題讓師生共同完成:用&ld;吳邦豪(班上一位同學的名字)確實帥&rd;創作一首藏頭詩。老師寫頭一句:吳家有個好兒郎,其余同學分成5個小組,一人寫一句。孩子們不負眾望,補上了后面5句:邦興國安志氣壯、豪情四溢勤精學、確于書院翰墨香、實如金針需磨礪、帥哥一匹自發光。肖力發現孩子們后來學習詩歌的信心和興趣都比以前大增。
肖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寫作文,比如玩撲克牌疊塔寫《疊疊樂》等等,讓孩子們把在游戲中所想、所說、所做的化成文字躍然紙上。
在作文教學中,肖力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表述比較碎片化,&ld;這也許跟他們平時經常聊、微信有關系。&rd;肖力說,鑒于此他提議班上同學給山區留守兒童寫信,通過書信讓孩子們了解彼此的生活、傾述彼此夢想。這樣的提議不僅得到了孩子們的強烈響應,家長(微博)聽說后也十分支持。現在給山區留守兒童寫信已經成為肖力班級的一個傳統。
肖力作為老師,不僅在學生中很出名,在老師中也非常受歡迎,原因是他曾在知名聽書APP&ld;喜馬拉雅F&rd;上有一檔自己的節目,叫《肖哥講故事》。節目中,肖力用標準普通話講述給小孩聽的故事,老師們的朋友爭相轉發,后來又傳到家長朋友圈,一時間肖力成了名人。肖力說,節目本來是錄給自己4歲女兒聽的,但后來傳開了也就成了一檔知名節目。
肖力表示,講故事給孩子聽是一個慈父應該做的事,現在班上孩子聽他講故事,他也就將自己慈父的那一面展現了出來。&ld;當老師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給自己的學生更多的愛。&rd;
10多年來,巴蜀小學持續開展&ld;陽光區縣行&rd;送課下鄉、統籌城鄉教育等活動,走進重慶30多個區縣。肖力說,他曾和同事去過綦江、秀山、彭水、銅梁、長壽等地學校,與鄉鎮小學、農村小學的老師一起磨課,給大山里的孩子上課,他樂在其中。
肖力說,能夠把自己的一些經驗、一些思考,與更多有需求、有企盼的同道中人共享,這無疑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 重慶晚報記者 汪一陽 受訪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