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小學校長遭舉報:為貪錢周一不給學生吃早餐
時代飛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國家為了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強對農村的扶持補貼。近年來,更是推出營養餐計劃,不僅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吃得飽,還努力做到膳食搭配均衡營養。在國家加大經濟補貼的同時,也就不免會發生貪污腐敗的現象。就在近日,四川省一貧困縣的小學校長就遭到了舉報,為貪錢財,周一竟不讓學生吃早餐。
在國家級貧困縣‐‐四川省儀隴縣,很多孩子每天餓著肚子去上學。國家啟動&ld;營養餐&ld;計劃為農村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后,食堂承包人劉某舉報儀隴縣大儀小學原校長唐某,稱其長期不安排學生星期一吃早餐,將錢貪掉。
《法制晚報》記者獲悉,以&ld;學生健康成長&rd;為辦學念的唐校長,被儀隴縣法院認定構成受賄罪,但他拿到法庭上的21份榮譽證書復印件幫他獲得了&ld;平時表現好&rd;的評價,最終免予刑事處罰。
提及此案,儀隴縣教育局營養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ld;從道德上講都說不過去,從工作原則上也說不過去&rd;。
四川省儀隴縣位于秦巴山區,是革命老區、國家級貧困縣。
儀隴縣的大儀小學,分為小學部和初中部。2009年,劉某承包了學校初中部的食堂。劉某說,約100平方米的食堂是自己出資建的,前后投資了大約51萬元。
法院查明,2010年9月,劉某和校長唐某約定,劉某按每學期食堂營業額的2%給唐某提成。
對給提成的事情,劉某的姐姐解釋說,唐某曾對劉某說食堂經營利潤豐厚,但衛生差,其他很多方面也不符合規范,&ld;不好好經營的話就解除合同不讓經營&rd;。
姐弟倆一合計,分析唐某是在故意刁難,其實是想要好處,于是劉某找到唐某決定給他提成。2%的標準,是每個期末的時候,以食堂使用的飯卡系統記錄為準。
劉某回憶,提成款他是分學期給唐某的,如果尾數不夠100元,就湊夠100元數,有時候還會多給幾百元錢或幾千元對唐某表示感謝。
法晚記者從學校與劉某簽訂的承包協議中發現,劉某承包食堂、超市、開水房等,向學校支付的管費為3%,只比給唐某個人的錢多一個百分點。
2011年10月,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根據儀隴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2011年秋季學期起,對儀隴縣除縣城學校外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天3元,全年按學生在校時間200天計算。
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將補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生活費標準每人每天提高1元,小學、初中分別達到每生每天4元、5元,全年按學生在校時間250天計算。
&ld;方案&rd;明確指出,有食堂的學校采用早餐方式提供營養餐,從周一到周五均應供應早餐。
法院查明,2012年夏天&ld;營養餐&rd;在大儀小學實行后,劉某和唐某約定,每學期末按實際領取的國家營養早餐款總額的7%給唐某提成。
劉某說,國家實行&ld;營養餐&rd;制度后,唐某長期不安排學生星期一吃早餐,但向上級虛報學生營養款。
正是出于對唐某這種做法的不滿,2014年11月,劉某憤而舉報了唐某。
2014年12月21日,唐某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25日被取保候審。
經過審法院查明,在提成約定實際履行過程中,因學生就餐人數減少、食材成本在增加等原因,劉某沒有按約定給唐某錢,2010年秋季以來,唐某收受的提成款共計398萬余元。
法晚記者了解到,除了收取食堂提成,唐某還曾收過3780元校服回扣,2013年12月,唐某把這筆錢繳給了儀隴縣紀委。
2015年7月15日,儀隴縣法院判決唐某構成受賄罪,但免予刑事處罰。法院在判決書中闡述了&ld;從寬處罰&rd;的:唐某犯罪情節較輕、犯罪后投案自首、有立功表現、認罪態度較好、有悔罪表現、平時表現較好。
案件審中,儀隴縣教育局曾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證明材料,稱唐某多次獲得縣委縣政府、教育局表彰,是市級省級骨干教師。在庭審中,唐某自己也提交給法庭自己的榮譽證書復印件21份。
在大儀小學官方網站,仍有唐某的個人簡介。其中介紹說,唐某的辦學念是&ld;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幸福工作&rd;。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唐某被抓前還是儀隴縣大儀鎮人大(微博)代表。
儀隴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唐某已被免職。
&ld;儀隴縣八成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孩子早上上學路遠,有的要從家走一個小時到學校,很多孩子餓著肚皮。&rd;
儀隴縣教育局營養辦一位工作人員說,儀隴縣教育局將營養餐定為早餐,是經過大量調研后決定的,按照規定,每個孩子在學校吃完早餐是要簽字確認的,沒有特殊情況,不許缺席不吃。
針對唐某受賄案,該人表示,這&ld;從道德上講都說不過去,從工作原則上也說不過去&rd;。
根據儀隴縣2012年3月公布的&ld;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rd;,&ld;縣財政局收到中央專項資金后,及時通過特設專戶將資金直接支付到 學校或食品、供餐服務提供方&rd;,&ld;各級財政安排的補助資金要全額用于為學生提供價值相當的營養膳食,補助學生用餐&rd;,&ld;不得挪作他用&rd;。
&ld;細則&rd;要求,有關政府部門應強化監督檢查,利用日常監督、專項監督、人大政協監督、社會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建立工作通報、目標責任考評、信息公開、責任追究等多種監督機制,對&ld;營養計劃&rd;實施進行全過程監督。
縣教育局要把&ld;營養計劃&rd;實施情況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定期督導,主動將計劃實施情況接受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各校要配備專(兼)職財會人員,加強 食堂會計核算,并實行&ld;一把手&rd;負責制,設立膳食管委員會,工會干部、學生家長(微博)代表、學生代表、教師代表等組成,發揮監督作用。
盡管&ld;細則&rd;中規定了如此多的監督手段和方式,但問題還是出現了。儀隴縣教育局營養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ld;縣委縣政府其實對學生營養餐非常重視,出臺了許多制度,明察暗訪,做了很多的工作&rd;。
2015年5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受全國營養辦委托建立了&ld;陽光校餐網&rd;,通過教師手機&ld;曬校餐&rd;的方式,實時展現&ld;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rd;執行情況與效果。
《法制晚報》記者登錄&ld;陽光校餐網&rd;了解到,該網站已經覆蓋到四川、云南、新疆、內蒙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部分學校,定期公布各校校餐落實情況。
儀隴縣的學校也在其中。記者查詢到,通過&ld;陽光校餐網&rd;,大儀小學公布了2015年9月至12月學生的用餐照片。
儀隴縣教育局營養辦工作人員表示,通過這樣方式,人們可以隨時了解&ld;&ls;營養餐&rs;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食材、有沒有營養&rd;等,&ld;營養餐&rd;政策已經越來越科學化。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在接受媒體報道中稱,過去大家時常探討財政的錢怎樣才能真正花好,但是缺乏真正有效的技術手段,而現在借助互聯網等手 段,實時傳送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指導,財政的錢能夠花得更有績效。&ld;信息公開有助于讓學生明明白白&ls;消費&rs;營養補助,讓家長和社會全面及時了解營養 改善計劃實施進展,有助于消除腐敗的溫床和土壤&rd;。
文/記者江丞華實習生張培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