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男童因父母只顧玩手機不陪他打110報警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造就了時下大多數人都存在的通病——手機控。手機里仿佛充滿許許多多吸引人的東西,使人不斷的想要去看一下手機,常常忽視了自己身邊最重要的東西,比如親情,比如友情,本來很親密的人,卻因手機變的越來越遠。近日,浙江杭州的一個小男孩撥打了110,原因就是父母只顧玩手機,無暇顧及自己。
這兩天,有一篇新聞在網上傳得很火,講的是杭州一名三年級學生給父親寫了封信,說他父親老捏著手機不放,覺得父親對他太冷,不愛他了。不過,孩子與手機搶“家庭關注度”這事兒,和海寧這個小男孩相比,簡直太弱了。因為,這名小男孩沒寫信,而是直接撥打了110。
警察蜀黍:你好,這里是110,有什么事嗎?
小男孩:警察叔叔,我想請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完成一件事(注,具體是什么事,男孩語焉不詳),可爸爸媽媽不幫我。
警察蜀黍:你的爸爸媽媽在身邊嗎?怎么會不幫你呢?
小男孩:爸爸媽媽都在玩手機,沒空……
當然,按照相關規定,對于小男孩的這通報警電話,警察蜀黍也是無能為力。為了讓小男孩得到安慰,警察蜀黍告訴他,最好與爸爸媽媽好好談談,讓他們放下手機,伸出援手。
“手機奴”、“低頭族”的日常
呂先生在海寧一家國有企業工作,女兒7歲。他向記者描述了自己與手機、與女兒的日常:上午開車帶女兒去小學,路上很少與女兒談天,有時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在公司里,空余時間用來刷微信和手機新聞;在家結束晚飯后,幫女兒整理好書桌,讓她一個人做作業,自己與妻子開始玩手機,若女兒有不懂的作業問題,做好記錄,向家教提問。
“現在有許多事需要通過手機處理,而且大家的交際圈因為手機變得很廣,打理交際圈的時間長了。”王先生說,女兒曾試圖搶過他的手機,不準他使用,他還動了怒氣,等冷靜下來,他發現自己疏忽了女兒的感受,“我是獨生兒子,出生后,父母在我身上傾注了大量精力。手機改變了這種情況,我覺得我做得不夠好。”
一頭是親生親養的囡囡,一頭是維系朋友圈、工作圈、娛樂圈的手機,孰重孰輕?昨日,在海寧日報“海寧少年新聞學院”QQ群,家長們也討論了這個話題,來看看他們怎么說。
樂樂媽:有時候我玩手機,我女兒就說:不要玩手機,陪陪我嘛。然后還把我手機藏起來。我們一味要求孩子怎么怎么好,卻從來不反省自己。在網上看到一個方法,說: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戲或打球;可以是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科樂比媽:我家小孩好像也吐槽過我。有時候吃飯都忍不住看手機 ,要反省自己,感覺 不是太好。唉, 還是要克制啊 ,那天我在那邊看,兒子就瞪著我,我馬上就放下了。
桃園小學王清靈:每天上班很累,想回到家里玩玩手機放松一下,卻也養成了女兒喜歡玩手機的習慣,唉。
聽心理咨詢師怎們說
年輕父母愛玩手機事出有因,如今的年輕一代對新鮮事、新產品好奇心強,即便為人父母,這種好奇心也很難立即消失,這就導致他們對手機施加了過多關注,以至于這種關注超過了自己的孩子。
對于年輕父母的這種情況,將使年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受損,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教導的時期,父母和孩子卻少了溝通、交流,父母不僅會錯過孩子在成長時的種種細節,而且也會讓孩子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一部手機重要。
這種行為還會產生后果難以估計的安全問題。當年輕父母帶孩子前往超市、游樂場等公共場所,一旦父母的注意力聚焦在手機上,容易對孩子的一舉一動放松警惕,出現不可想象的安全事件。
當孩子漸漸長大、獨立,你會發現,很多和孩子最親昵的時光,一旦錯過,就再也找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