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數據顯示初中成為孩子人生的分水嶺
教育一直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如何受到好教育,那得看學校選的對不對。以前,高考考到一個好學校,你才有資格與他人競爭,現在的這個時代不同了,中考就基本決定了你今后的未來是什么樣的。在上海這個繁榮的大都市里,上民辦初中和公辦初中就已經決定了你今后是上一個怎樣的高中,間接的決定了你未來會上什么樣的大學。同時,也反映了當今教育的現狀,以及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關注度越來越高。
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開始,雖然人人有學上,但有些熱門民辦學校的錄取率依舊達到了令人發指的低值。然而,這并不能反映出太大問題。因為在幼升小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看出孩子的天賦,更多反映的是家長(微博)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在早教班上花了多少錢)。
而且幼升小不需要什么門檻,人人可以報名,難度也不高,有不少家長抱著試試看、見世面的心態讓孩子去參加考試,也拉低了錄取率。家長們感慨,幸好擇校的壓力暫時還沒有全面蔓延到幼兒園,孩子們至少還能有6年比較輕松的童年。
在上海,小升初進入什么學校很重要。市、區重點高中的生源確實主要來源于好的民辦初中和好的公辦初中(科班),而一般公辦初中考進市重、區重點高中的人數確實比較少。其中,一些優質民辦初中畢業生考進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比例高達50%,孩子進了這類學校,基本上等于一只腳提前踏進了名牌高中;而進了名牌高中后,參加名牌高校自主招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中考是學生的一次重要分流,大約55%的畢業生進高中,45%進職校技校。能進高中的又分三個層次:市重點、區重點、一般高中。而好的民辦初中和好的公辦初中(科班)是進市、區重點高中的主要生源,一般公辦初中是進職校技校的主要生源,當然一般公辦初中里優秀畢業生也有考進重點高中的,但畢竟人數少,屬于小概率。
高中畢業,市重點主要趨向是一本(或熱門二本),區重點主要趨向是二本,一般高中主要趨向是大專(高職)或者落榜??际裁创髮W,或許不那么重要,但考不考得上大學,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高中上什么學校很重要,中考很重要。所以還是要拼初中。
分析以上數據和事實,確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孩子人生的&ld;分水嶺&rd;已經提前到初中‐‐初中不讀民辦,高中和大學就讀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