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前教育開始進行規范化改善
學前教育是一個孩子學習起步的地方,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孩子的好多學習習慣與基礎知識都是在學前教育階段接觸到的。為了孩子未來的長遠發展,抓好學前教育是關鍵。有計劃的給予農村一些關懷政策與幫助,可以緩解農村教育資源緊張的狀況,才能夠實現教育的改革,才能實現農村兒童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甘肅省教育部門出臺了《甘肅省農村幼兒園基本辦園標準(試行)》,要求行政村及以下的幼兒“就近入園、方便接送”,規定農村幼兒園以1—3個班為宜,原則上不超過6個班;可按幼兒年齡分別編班,其中小班一般不超過25人,中班一般不超過30人,大班一般不超過35人……(相關報道見9月11日《蘭州日報》一版)
有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村90%以上的幼兒園是民辦的,公辦幼兒園不到10%。許多地方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水平、食宿條件、教師數量、整體素質等都存在突出問題。例如,在農村幼兒園的教學中“保姆式”看管孩子和“小學化”教育的傾向十分明顯。一些農村幼兒園的負責人是文化不高的當地農村婦女,所聘用的教師也是當地的年輕女性。這些教師中,許多人都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沒有經過正規幼兒師范學校的教育,“只能是教娃娃認幾個字罷了”,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學齡前兒童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敏感的關鍵時期。忽視、錯過或貽誤這一關鍵期的教育,將會對人的一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在硬件資源配備達到一定水平后,對農村幼兒教育進行傾斜的重點要放到師資隊伍建設上來,以確保農村幼兒教育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幼兒園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教育資源本來就匱乏的農村,政府對幼兒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建議,甘肅省應加大政府對農村幼兒教育的投資力度。比如可以在國債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結合我省各地小城鎮建設工作,有計劃、有規劃地對建設一批質量好、有規模的鄉村幼兒園給予補助,以緩解當前農村學前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同時我們的政府要以優惠政策、減免稅費、貼息補助等方式加強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向農村幼兒教育投入。
總之,農村幼兒學前教育資源的改善是一項系統工程,這既有賴于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更有待于社會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而農村幼兒園規范化只是整個工程的起點,但是第一步走的好不好卻很重要,那我們從一開始就要走的踏實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