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高歌今給孩子們打地基(3)
在高歌今的教育念中,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學家陳鶴琴的&ld;活教育&rd;思想是她學習的范本。
&ld;陳先生認為只有了解兒童的心,真正認識兒童,才能談教育兒童,這是&ls;活的教育&rs;,而不是死的教育。&rd;高歌今說,在幼兒園,她有意識地貫行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以社會、大自然為教育孩子的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社會、大自然學習。
幼兒園曾有一個一只手先天殘疾的孩子,之前這個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缺陷,總是長年穿著長袖。高歌今將此作為一個教育孩子們的機會,她和其他老師們有意識地教育孩子&ld;每個人不管在身體、長相還是生活方面,都有不完美、殘缺的地方&rd;。孩子們本性天真,自然地和這個孩子玩耍游戲,并在他需要的時候關注他、幫助他。&ld;兒童節節目匯演,這個孩子上臺表演敲鼓,他笑得可開心了,家長也很欣慰。&rd;高歌今說,這正是她所秉承的教育方式‐‐在幼兒園的實際生活中注重孩子們的情境感受,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
&ld;我們應該從生活中擇取教育內容,而不是強硬地給幼兒灌輸知識。通過生活常識和游戲方式的教育,培養孩子們的社會交往和自我管能力。&rd;幼兒園課程里有一門社會生活大講堂的課,高歌今鼓勵教師們挖掘大量新穎有價值的生活素材,對孩子進行生活實踐教育。&ld;我們有歡慶中國傳統節日的系列活動、在生活中探索科學奧秘主題活動、在生活中學會友好分享與合作的教育活動。&rd;高歌今說,在這些源于生活又貼近兒童興趣的活動中,生活教育文化就像無形的&ld;營養液&rd;滋潤著兒童的心靈。
&ld;生活教育&rd;是高歌今的重點研究課題,她在此基礎上編寫的教材成了河東區第一幼兒園的特色園本課程。這個長年扎根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相信,教育,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閃光,而一個好的幼兒教師,應該在生活教育過程中,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以全新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