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寶寶厭食僅一成疾病所致 可能是喂養不當(2)
劉喜紅提醒,若是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發現有明顯食欲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應該引起重視,可能是敗血癥、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癥等。
她還同時指出,一歲以下的嬰兒添加半固體食物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早于4個月,或晚于6個月,或添加的方法或方式不正確,都可能增加寶寶將來挑食、偏食或厭食的風險。根據身長月增值,將生長期分為三個階段:>3為高速生長期;2~3為快速生長期;<2低速生長期。劉喜紅博士建議嬰兒添加半固體食物(俗稱&ld;輔食&rd;)的最佳時機是生成熟度處于快速度生長期:即日歷年齡4~6個月,身長月增值2~3,并出現其他食物引發出來的欲望。劉喜紅特別提醒,在給4~6個月的寶寶添加&ld;輔食&rd;時,不能用奶瓶喂食,要用勺子喂食,以便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以及咀嚼和吞咽的協調性。
劉喜紅認為,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里乖乖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有的孩子在吃飯時經常邊吃邊玩,吃一口玩幾十分鐘再吃另一口,這樣便延長了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小孩自然就不餓,小孩潛意識里面形成了邊吃邊玩的狀態。時間一久,家長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強制喂食,結果讓孩子對食物產生了逆反心。劉喜紅特別推薦了一個訣竅,那就是采取負性誘導。&ld;比如,家長這時不要說&ls;快點吃,多吃點&rs;,而是可以說,&ls;不要吃那么快,小心噎到&rs;,這時孩子反而大口大口地吃。&rd;此外,家長也可以實行正性誘導,比如:寶貝我的吃完了,你能把你的給我吃嗎?要不你再吃一口,剩下的給我吃吧?這時寶寶就會將碗中的食物迅速吃完。
劉喜紅還提醒,吃飯的氛圍也很重要。&ld;壓抑的氛圍會影響食物的攝取,因此,不要強制喂食,如果小孩在一個地方待不住,可以換地方喂食,這樣能有效地增強小孩食欲。&rd;此外,她還強調,兩歲以后的孩子應該要學會自己吃飯。1~2歲就應訓練小孩拿勺子的能力,不僅能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受挫能力,而且對小孩性格的塑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