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十種表現小心缺鈣 父母怎樣正確為嬰兒補鈣
寶寶缺鈣的表現有哪些呢?怎樣正確為嬰兒補鈣呢?補鈣是很多爸媽極為關注的話題,小編一些補鈣知識要點,看看如果有需要的家長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哦。
1、煩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驚醒;
2、出汗比較多,即使天氣不是很熱,也容易出汗;
3、枕部脫發圈,后腦勺常會出現脫發的情況;
4、比同齡孩子更晚出牙;
5、囟門閉合遲,肌無力;
6、神情呆滯、表情少,動作和語言都比同階段的孩子落后;
7、前額高突,形成方顱。或常有串珠肋,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寶寶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8、厭食、偏食也與缺鈣有關,鈣元素攝入不足,易導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9、出現濕疹也與缺鈣有關,常見于頭頂、顏面、耳后,伴有哭鬧不安,枕后及背部多流汗;
10、缺鈣嚴重的甚至還可能引起雞胸駝背、出現形腿等等,這需要特別注意。
1、補鈣必須要加維生素D。維生素D可有效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打開鈣代謝大門的金鑰匙,兒童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就可以了。其實維生素D人體自身可以合成,建議家長適當的帶孩子曬太陽;或者選用一些含有維生素D的鈣制劑。
2、不要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制造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鈣和磷,二者的關系十分密切。人體攝入的鈣和磷必須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磷的攝入量過多,就會結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必然導致鈣的流失。而中國人因為食物和水源的問題,磷的攝入量已大大超標。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磷超標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后果。中國營養專家呼吁:千萬不要給嬰幼兒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
3、鎂影響鈣的吸收。鈣和鎂都是二價離子,在人體內的吸收會產生競爭作用。對于嬰幼兒來說,體內的鎂含量通過食物可以達到新陳代謝的需要,不需要額外補充,而鎂過量不僅能夠影響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建議不要盲目補充含鎂的鈣劑。
4、食物要少鹽,有利于鈣的吸收。近期有關研究發現:鈣與鈉在腎小管內的重吸收過程中發生競爭,鈉攝入量高時,人體就會減少對鈣的吸收。國際衛生組織建議中國人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下,嬰幼兒越少越好。因此建議喜吃咸食的家庭嚴格控制孩子飲食中食鹽的攝入,保證孩子體內鈣的吸收利用。
5、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對鈣的影響。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豆類、未發酵面粉中含有植酸;一些蔬菜(菠菜、竹筍、毛豆、茭白、洋蔥等)中含草酸,能與鈣結合成不溶解的物質而影響鈣的吸收。補鈣時要適當注意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