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行業收費資質無監管 品牌混亂家長受傷(2)
目前,金寶貝、美吉姆、悅寶園等是較為出名的早教&ld;洋品牌&rd;,但是不少知名的本土品牌依然使用一些&ld;洋名字&rd;,如全優+芬蘭探索式早教中心、愛爾貝早教等。華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專家鄭福明教授表示,中國內地大部分的早教機構都是引進國外教育念和經驗,能真正貫徹國外的經驗才好。&ld;不過我們也要結合本土的實際,不能一味拉外國牌子往自己臉上貼金,真正適合小孩的才是最好的。&rd;鄭福明說。
據了解,不同的早教機構都會標榜自己的各種早教念。如嬰幼探索式教育、皮亞杰兒童發展論、布朗芬布倫納環境系統論、歡動課程、蒙式教育法、瑞吉歐教育方法……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早教念往往讓家長都摸不著頭腦,而早教機構的介紹幾乎都是大同小異,離不開智力開發、培養孩子精細能力、提高感知認知的&ld;老調子&rd;。
市民吳先生寶寶現在已經8個月大了,他已在留意一些早教機構,但對于每家機構教育念的不同難以區分。&ld;首先還是考慮品牌因素吧,我覺得早教始終還是外國的念比較好,所以我也比較傾向一些國際品牌。但具體每家到底有什么不同還真沒太大的感覺。&rd;吳先生說。
于早教課程要求家長全程陪伴,因此不少上班一族的父母只能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上課。有數據指出,目前早教機構營運效率僅有50%,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導致早教機構的小孩出勤率不到一半,而幾乎所有家長都集中在周末預約,因此不少熱門的早教中心每逢周六日就爆滿,消費者體驗變差。
記者在咨詢一家國際品牌早教中心時,問到是否會出現周末約不上課的情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ld;在一些接近市中心的門店的確會出現這種情況,不能保證家長一約就約到,最好提前兩三個星期。&rd;
然而,約班扎堆周末的情況不僅使消費者體驗變差,對早教機構而言也絕非好事。有業內人士認為,于家長約課扎堆周末,出勤率低,導致近半顧客拖延服務周期,因此機構職能通過延長服務時長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延長服務時長使早教機構的空置率提高,現金周轉也變慢。最后在高人力成本和高租金的情況下,機構處于虧損狀態只能轉讓。
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實施學前教育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必須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其中的民辦學校包括依法舉辦的其他民辦教育機構。如果按照規定成立機構,則對校舍面積、防火設施、老師教學資歷等有嚴格要求。相比之下,經營性的民辦培訓機構就只需在工商行政部門登記注冊,只需有資金就能滿足。目前,廣州市尚未對早教機構進行歸口登記管,大部分機構以&ld;教育咨詢&rd;名義注冊,僅拿到工商營業執照。早教市場門檻低是直接導致市場魚龍混雜的重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劉焱建議盡快制定0~3歲兒童早期教育機構管條例,為地方教育部門將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納入工作范疇,介入早教機構的日常監管和指導提供依據,為我國早教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1、教育念是否有扎實的論功底和長時間的實踐?
2、環境是否舒適,安全措施和細節是否做得到位,其他硬件設施是否干凈衛生?
3、早教老師是否進行足夠的培訓?對機構的教學念以及孩子成長發展規律是否諳熟于心?
4、課程編排是否考慮了孩子個性化發展需要,是否適合孩子月齡發展?課程編排上是否有連貫性,淺及深?
5、考慮機構是否會定期舉辦活動,創造不同的機會和平臺給孩子展現,以及家長和機構間要有暢通的溝通渠道。
6、收費不同,家長要根據家庭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機構和課程。
7、交通條件也是需要考慮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