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冒吃什么藥 當心重復用藥
寶寶感冒吃什么藥?春天來到了,孩子很容易生病感冒,一些家長會給孩子拿非處方的藥,可是近來很多報道又宣稱這類藥物,特別是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的毒副作用,使家長很是擔憂。其實,再安全的藥,使用不當也會出現意外情況。
兩歲的晴晴最近感冒了,開始出現白天流鼻涕、晚上鼻塞的現象,而且還發燒,這種情況已經持續3天了。這幾天孩子不僅胃口差,而且夜間睡眠不好,情緒也非常急躁。媽媽已經給孩子服用了&ld;泰諾林&rd;和一些治療感冒的藥物,可是孩子的情況沒有明顯見好。著急的媽媽在朋友的推薦下,又給晴晴服用了治療感冒的 &ld;泰諾感冒糖漿&rd;。服藥后1小時,晴晴就開始睡覺了。起初媽媽認為是藥物起作用了,可是過了五六個小時,晴晴還在睡覺,而且睡得很沉,很難叫醒她。這時媽媽有些害怕了,越緊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大夫經過檢查后并沒有發現什么新的嚴重問題,但是經過與媽媽的交談后,了解到媽媽給晴晴服用過退熱的泰諾林、治療感冒的泰諾和小兒克咳以及白加黑,還有一些感冒沖劑等。據此,大夫給晴晴做了抽血檢查,結果發現血中&ld;對乙酰氨基酚&rd;的血液濃度增高,說明孩子的睡眠是于藥物過量引起的。
雖然經過治療后,孩子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可是媽媽卻感到很困惑:每種藥物都是按照說明書上標明的劑量給孩子服用的,怎么會出現過量服用的癥狀?對乙酰氨基酚不是很安全的藥嗎?以后怎么給孩子服用才能保證安全呢?
對乙酰氨基酚是用于治療發熱和感冒的常用藥物中的主要成分,又稱為撲熱息痛、醋氨酚、退熱凈等。于這種藥物非常安全,所以很多治療感冒和發熱的藥物中都含有這種成分。比如經常給孩子使用的泰諾林、泰諾感冒糖漿的主要成分就是對乙酰氨基酚,除這兩種藥外,許多復方制劑中也含有這種成分,比如:白加黑、帕爾克、克感敏、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靈、去痛片、散利痛、撲感寧、兒童退熱片等等,每種藥物中所含對乙酰氨基酚的劑量不同,約120~500毫克不等。
于這些藥物都屬于非處方藥物,不僅是治療常見疾病的,而且使用起來非常安全。因此大家都認為這些藥物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相對較小,使用時就放松了警惕,沒有特別注意其中所含的成分,埋下了服藥的隱患。
于目前治療感冒和發熱的藥物多以復合藥物為主,每種藥物的復合成分和比例不同,加上各個生產廠家不同,所以每種藥物的商品名稱也是多種多樣。家長在給孩子或自行選擇非處方藥時,往往只記藥物的商品名,卻忽略了其中所含藥物的成分。上面診室中提到的例子,就是這種情況:媽媽給孩子吃藥時,每種藥物都是按說明書介紹的劑量服用的,但是于她選擇的那幾種藥物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疊加在一起就出現了藥物的&ld;過量&rd;中毒現象。
對乙酰氨基酚服用過量,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大劑量對乙酰氨基酚引起肝中毒的報道,以后的許多資料進一步證實,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這種藥物,都有可能引起肝細胞壞死。過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同樣會損害腎臟,造成腎細胞壞死,特別是同時使用水楊酸鈉(阿司匹林)或咖啡因時,更容易損傷腎臟。另外,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也會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統,構成破壞,有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孩子過量服用撲熱息痛,還可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毒癥狀,導致嗜睡、大腦損害、神經功能減退等。
對乙酰氨基酚的推薦劑量為:成人1 g,每4小時1次,最大量為4 g/天;兒童和青少年15 g/千克;每4小時1次;最大量為60 g/千克/天(7~12歲兒童最大劑量為2 g/天)。
給孩子使用治療感冒和發熱的藥物時,不僅要關心每種藥物的服用劑量,更要關注每種藥物所含的藥物成分。特別是在給孩子服用含對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劑時,必須事先詳細閱讀說明書,弄清劑量再服。
避免同時服用兩三種對乙酰氨基酚復合制劑,以防止服用過量。
盡管對乙酰氨基酚服用過量時可能導致嚴重的肝、腎等功能損傷,但是只要不超量、不久服,它仍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藥物。
家長不必因此而過于謹慎,以免孩子得病后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感冒發燒是小兒冬季常見病,有些爸爸媽媽也認為很普遍,于是會自行給寶寶用藥,但是一定要注意用藥方法與安全,不能幾種藥物重復使用,否則不僅對疾病無緩解作用,還會危害到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