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 不要讓兒童“一個人”在家
近些年來,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對象,據調查,留守兒童比流動兒童更加困難,困難在哪里呢?據統計,我國2010年約有26億人沒有住在自己出生的城市。這意味著什么?想要了解更多最新兒童資訊嗎?請看
海內外的學者、官員、建筑師等各界嘉賓今天在南開大學與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創辦的首屆&ld;天津論壇&rd;上,帶來了不少關于城市發展的有趣研究,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項與&ld;中國的未來&rd;有關。
美國羅格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黃建忠介紹了他對中國遷徙人群的一項觀察。他的視角放在遷徙人口的子女身上‐‐被外出的父母留在老家的&ld;留守兒童&rd;,以及隨同父母遷徙的&ld;流動兒童&rd;。他將這兩類兒童與都市兒童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留守兒童的困難程度高于流動兒童,更遠高于都市兒童。
中國正在經歷著一場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為是現代歷史上最大的人口遷移。2010年的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發現,有26億人口并沒有住在自己出生的城鎮。這個數字到今天只會更高‐‐隨著國家城鎮化率提高到新水平,已有超過一半人口住在城市。黃建忠提醒,遷徙會帶來諸多挑戰,其中的壓力也傳遞到了孩子身上,國內外不少研究都表明遷徙對兒童的負面影響。
2011年,黃建忠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中部城市武漢選取了3400個有效樣本,考察兒童心行為問題發生率。他們使用了美國心學家編制、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應用的&ld;兒童長處和困難問卷&rd;,測量孩子們情緒、行為、同輩關系等問題,算出他們的&ld;總困難度&rd;。
他們發現,不同兒童因為&ld;身份差別&rd;而出現了顯著不同,困難程度最低的是都市兒童,達1084分,流動兒童為1128分,留守兒童是1196分。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項研究衡量的是孩子的心和行為總狀況。心上感覺到退縮、自卑、孤獨,行為上表現出攻擊性等等,都會增加&ld;困難度&rd;的得分。
雖然并不了解這項研究,但湖南省鳳凰縣山江鎮的中學教師吳建輝對留守兒童的處境有切身感受。留守兒童問題是這位年輕教師最擔心的問題,他曾親耳聽到學生向極少回家的父母說:&ld;你打工回來才知道我已經長大。&rd;
在武漢開展的研究中,黃建忠還比較了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的不同因素,經過計算發現,如果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與都市兒童擁有相同的家庭資源、學校教育,他們的總困難度根本不會差于都市兒童。他因此建議城市加大對打工子弟學校的支持,讓這些學校提供更好的教育,增加這些兒童的心福祉。對外出打工的父母們,他的建議則是:最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他對記者說,目前中小城市已經放松了戶籍制度,流動人口逐漸可以落戶,他們的子女也可以到公立學校去上學。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仍然嚴控人口的流入。他認為,大城市也應該允許移民帶著孩子落戶,城鎮化是大勢所趨,這些孩子最終還是有可能追隨父母的步伐,遷徙到大的城市,&ld;這是城市治中無法回避的問題&rd;。
全國婦聯發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依據第6次人口普查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約占全國兒童的22%,而流動兒童近3600萬,占總數的13%。黃建忠提醒說:&ld;每3個孩子就有1個兒童受到父母遷徙的影響。&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