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強制企業買單解決賣奶難 治標不治本
我們知道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奶農們傾倒牛奶的事件是非常的火的,為什么呢?因為企業不收購牛奶了,這樣就促使奶農們沒有辦法了,只能夠傾倒每天擠出來的牛奶,不過目前這個事情已經解決了,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奶農“倒奶殺牛”背后到底原因是什么?到底應該如何解決?據記者調查,廣州的乳企目前已經與奶農達成協議,已經恢復繼續執行合同;山東濰坊的倒奶殺牛事件目前也基本得到解決。其中的解決辦法是否具有持續性,尚需觀察。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奶牛養殖規模與國外不對等,如果不控制進口奶粉的數量,將無法徹底解決奶農賣奶難問題
“現在企業已經不限量收奶,也不停站了,如果停站必須跟縣政府打招呼。”過去幾天曾因企業拒收奶而焦慮的一位山東奶農對記者表示,雖然目前企業給出的奶價要比以前低了幾毛錢,但是不再拒收已經是很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生倒奶殺牛事件后,農業部立即趕赴事件發生地調研,并于1月8日,下發了《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調整處理“賣奶難”事件,這也是農業部趕赴事件發生地調研后作出的決定。
山東奶農:企業不再拒收奶
審視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持續發生的殺牛事件,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這足以看出賣奶的難度。
2015年1月4日,山東濰坊的部分奶農因企業拒收、減少收奶份額以及停站而走上街頭,奶農的倒奶、殺牛事件被曝光。一周時間過去,這一局面得到改善。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企業已經繼續執行與奶農的合同,不再拒收或減少收奶數量,如果發現奶站的奶不達標也不能隨便停站,需要征得當地政府的允許才能停站。
對于那些堅持下來的奶農來說,通過此輪抗爭,爭得了屬于他們的利益,但是,對于那些已經將牛殺掉或賣掉的奶農來說,昔日付出的心血換來的則是今天的痛,畢竟養大一頭牛需要花費2年的時間和心血,而如果想要達到50頭-60頭的規模也是多年的經營的結果,如今很多奶農已失去了這些。
一場抗爭似乎因農業部的出手干預或被平息,但是,倒奶事件并未停止。除了山東、廣州、河北等地方有倒奶事件外,1月9日,又爆出河南新鄉奶農倒奶事件。
雖然倒奶殺牛事件在近些年來我國乳業中已經不是第一發生,但是這次事件發生前的一年時間內(2013年下半年),我國的奶價曾漲到6元/公斤,如今僅為3.6元/公斤(甚至還低)。價格的下跌與這次倒奶、殺牛事件密不可分,而乳業加工企業的拒收更是將奶農逼上絕路。另外,飼料售價居高不下、人工等養殖成本上升、奶價不穩甚至下跌、乳企壓價,以及過多使用進口奶粉而減少使用本地奶源,這些都是奶農殺牛、倒奶、賣牛的主要原因。
據乳業專家王丁棉介紹稱,廣州的乳企目前已經與奶農達成協議,已經恢復繼續執行合同。山東濰坊的倒奶殺牛事件目前也基本得到解決。但是,在分析事件發生原因的同時,我國的乳業是否能緊靠政府之手徹底解決當前的賣奶難問題嗎?
這種用行政手段強制企業“買單”的作法是否能長久持續下去,一旦企業因成本巨大無力與同行企業抗爭時,它們還會繼續執行嗎?中國的乳業市場如何健康持續發展不僅是奶農、乳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