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論的意大利兒科忠告實為謠言
網絡現在已經成為了傳播信息和交流的主要平臺了。近日網上益智廣泛流傳一則意大利兒科醫生的忠告。在這片忠告中,很多忠告都讓人將信將疑。聽起來都很有道,但是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這些忠告是真的嗎?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塊來了解一下吧。
市民李女士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名為《意大利兒科醫生坐診中國兩年后給你的忠告》的文章,里面的觀點讓她吃驚不已:&ld;孩子發燒要用冰袋降溫&rd;,&ld;兒童腹瀉只喝水&rd;,&ld;流感疫苗無用&rd;,&ld;兒童先心病會自行痊愈&rd;……
這篇文章在網上熱傳,很多家長懷疑:這都是真的嗎?
記者上網搜索這篇文章,內文提到,彼路易&iddt;切奇博士是一位有著30多年臨床經驗的意大利兒科專家,在北京某醫院坐診兩年間,以一位西方醫生誠實、敏銳的眼光,觀察到了目前在中國醫學界普遍存在的難以解的現象。
而在網絡上,這篇文章近幾年被各大論壇轉載,均伴有&ld;意大利兒科醫生&rd;&ld;忠告&rd;等詞。
近日,果殼網的&ld;謠言粉碎機&rd;也參與調查,發現這篇&ld;忠告&rd;始于2002年,至今仍然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和很多家長一樣,李女士最想知道的是,這篇文章的內容似乎有些道,觀點到底對不對呢?
昨天,河南商報記者采訪多位專家,驗證&ld;忠告&rd;的真實性,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孩子體溫在375℃至384℃屬于低熱,家長可以通過物方法為孩子降溫。如果孩子精神狀態不好且持續低熱就需要就醫了。
385℃在臨床上是建議退燒溫度,醫生會根據孩子病情給予治療,有高溫驚厥史的孩子,醫生會給予退燒藥,但藥物多少都有些副作用,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觀察,等待孩子自行降溫,如溫度降不下來再給予藥物退燒,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臨床上經常使用的兒童退燒藥。
孩子腹瀉,身體本身會丟失很多營養,人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丟失都會增加,而孩子與成年人相比更容易脫水,短時間內人體可自我調節,但長此以往,人體內電解質紊亂失衡,這就需要喝含電解質多的水。
美國兒科學會(AAP)下屬網站指出,如果孩子沒有發生嘔吐的情況,應該繼續讓孩子保持正常飲食,母乳或配方奶喂養也可以照常進行。可以讓孩子比平時吃得稍微少一些,或者給予孩子較易消化的食物。
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前者是普通感冒病毒入侵,后者是流感病毒入侵。注射疫苗,能增強人體的防御能力,建議老人、兒童注射。
AAP下屬網站指出,所有人都應每年接種新的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好辦法,所有6月齡以上的兒童都應該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誤導性。先天性心臟病種類較多,如果孩子發育缺陷的范圍較大,或者發生在影響血流動力學的關鍵位置,手術治療依然是必要的,嚴重時甚至需要在嬰兒期或胎兒期就進行手術,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所以說,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不能一概而論,發現異常時請專業醫生進行評估才是最可靠的。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要不要使用抗生素是根據孩子病因而定的。支氣管感染和肺炎都有可能細菌、病毒等多種病原體所致,醫生會在需要時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的使用應該做到遵醫囑、足療程。家長可能會試著提前停藥,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可能會在服藥后數日感覺好轉,但是仍舊會有部分細菌未被殺滅,而擅自停藥可能會導致孩子病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