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經濟多采用“一拖N”商業地產進軍兒童產業(2)
徐忠告訴記者,重慶安琪爾目前有5家店分別位于龍湖天街、萬達廣場、上海百聯等商業綜合體內,而且不排除未來的店面還會繼續&ld;向綜合體傾斜&rd;。
&ld;我們的選址也是不斷跟隨城市的消費習慣而進行不斷改變的。現在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從逛馬路變成了逛ALL。&rd;徐忠告訴記者,從1999年第一家攝影店開業至今,安琪爾的選址經歷了從&ld;副商業圈&rd;到&ld;主商業內的黃金口岸&rd;,再到&ld;核心商圈的商業綜合體&rd;這三個階段,這也代表了&ld;兒童品牌&rd;在商業賣場中的地位變化。
兒童品牌首選綜合體入駐,商業綜合體也為這類品牌提供了更多的優惠。&ld;如果店面超過1000平米,開發商一般都進行一定的租金優惠。而且在選址、物管、收銀等各個方面,都會給兒童品牌提供更多的服務和便利。&rd;一位兒童娛樂項目的負責人張小林向記者透露,商業綜合體往往最近幾年都加大了對兒童品牌的優惠力度,以此吸引優質的兒童品牌入駐。
商業綜合體與兒童品牌的&ld;戀情&rd;逐步升溫,這在各大商圈體現得淋漓盡致。昨日,記者對渝中區、江北、南坪、楊家坪等商圈的10個商業綜合體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綜合體內都引入了兒童業態,涵蓋兒童零售、兒童娛樂、兒童餐飲、主題公園和兒童服務等類別。其中,僅南坪商圈內的星光時代廣場、萬達廣場、上海城、盛匯廣場就吸引了孩子王、安琪爾、主題概念館、溜溜猴等14個全國知名的兒童游樂和消費品牌。
探因
其實,商業綜合體與兒童經濟也并非一直有著&ld;深厚的感情&rd;。&ld;早在2006年,我們就進駐了市內一家商業綜合體。但是,兩年之后,該綜合體開始聚焦&ls;國際時尚品牌&rs;,于是我們就被&ls;請&rs;了出來。直到前年,該綜合體再次轉型,而且主動向我們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才把我們請了回去。&rd;張小林說,他們與商業綜合體也經歷過一波三折的&ld;戀情&rd;。
那么,商業綜合體現在又為何向兒童經濟拋出了繡球?&ld;在電商的沖擊之下,線下賣場必須增加體驗式消費的占比,這樣才能把流失的客源從線上吸引到線下來。&rd;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揚認為,商業地產頻頻加碼兒童業態,這與電商沖擊、品牌同質化競爭這兩個因素密不可分。
&ld;從不少購物中心的實際運營來看,以兒童為主題的商業業態,停留的時間會比較長。&rd;李云揚分析稱,這樣一來,消費者一旦進入到購物中心的環境中,商家以兒童為圓點,此展開的消費半徑則有可能會不斷延展,此覆蓋到相關的服裝、玩具、餐飲、超市、美容美發等相關產業。
&ld;兒童經濟具有超強的&ls;黏合力&rs;。和時尚品牌不同,兒童經濟不僅不會消耗人流和消費能力,而且為賣場帶來更多的消費力。&rd;徐忠告訴記者,這也是各大商業綜合體歡迎兒童品牌入駐的重要原因。
&ld;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ls;小鬼當家&rs;的消費模式也越來越普遍。&rd;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記者,兒童消費既有&ld;一拖&rd;的效應又具有&ld;體驗式&rd;特性,因此往往可以給賣場帶來&ld;全家消費&rd;的效果。
兒童消費市場規模超4000億元
兒童經濟未來的市場前景又如何?據融道中國的調查顯示,兒童已成為帶動家庭消費的核心。2007年,全國一二三線城市0~14歲兒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在23%左右;而到了2013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3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2013年中國兒童消費市場的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
另外,戴德梁行2014年上半年商業地產報告也顯示,兒童業態、餐飲休閑娛樂比重繼續上調,兒童主題擴張明顯,家庭型購物中心成區域商圈主流。據測算,2013~2015年,室內兒童樂園行業體市場規模將保持40%的平均增速,即從2012年的42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1525億元左右。
南坪商圈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ld;單獨二胎&rd;等政策也為兒童經濟帶來了更多的利好,不過他同時提醒賣場和商家應注意避免&ld;同質化競爭&rd;可能帶來的&ld;只賺眼球不賺錢&rd;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