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青少年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孩子的人生安全問題很重要,大家知道嗎?在全世界范圍內,0-20歲的年齡段的孩子是意外傷害和死亡的主要人群,每天大概超過2000名青少年因此而失去生命。可是為什么青少年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青少年處于身體快速成長發育中,同時他們也開始探索和學習周圍物質世界和社會規則。正是于青少年在這兩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才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就拿每年夏天高發的溺水事件來說,對未知危險的防范不充分和對自身能力的判斷不足,是導致意外發生的重要原因。在非正規的游泳場所,水有多深,水下是否有水草生長,水中是否有其他危害人身安全的生物?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就孩子而言,常因為從眾心或者好奇心、貪玩等而輕易下水,甚至都不會去想自己會不會游泳,容易導致溺亡。另外,青少年對身體力量、平衡、速度等身體素質的控制應用能力和所實施行為的不平衡,也常導致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比如在與同伴的嬉鬧中,青少年常常會因為對自己的行為預計不足,用力過重而傷害對方。
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足和對自身能力的判斷不足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社會、社區和家庭有責任和義務引導他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建造有利于自我保護形成的環境,比如通過青少年喜歡的形象在公眾媒體上演示相應的安全行為模式。
有些人認為意外傷害的發生是因為運氣不好或是命中注定,是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其實,通過科學的方法是可以探尋導致傷害發生的危險因素,通過對危險因素的預測和控制,可以達到減少傷害發生或者減輕傷害程度的目的。比如玩輪滑或騎自行車時戴上頭盔、乘坐汽車時系上安全帶,都是通過科學的方法以及一系列試驗,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取得顯著保護成效(減少死亡和嚴重傷殘)的措施。當然,這些措施只是保護青少年減少傷害的一類方法。要解決青少年傷害的問題,更應依靠社會、社區和家庭參與的綜合措施。比如美國紐約市&ld;不讓兒童飛翔&rd;的計劃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不僅降低了該地區兒童高空墜落的發生率,而且對其他的地區和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