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冰川會移動
時間:
小濤濤2
為什么
在遠古時期,地球上被冰川所覆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冰川碎裂,移動,漂流島各個地方,形成了島嶼,就像是北極和南極,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冰川會移動呢?冰川運動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為什么冰川會移動?
按照科學定義,冰川是陸地表面由固態降水(主要是雪)積累演化而形成,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過內部應力變形以及(或者)沿底部界面滑動等方式運動著的多年存在的巨大冰體。從這么復雜的定義可見,冰川是在陸地上的,如果是在海洋上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那叫海冰。例如北極海冰,就與冰川截然不同。其次,冰川還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一是主要來源于降雪,二是會運動。
冰川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運動著的冰體。由于冰是晶體物質,與金屬物質一樣,在高溫下流變特性比較突出,而自然界中冰川的溫度接近于冰的融點(一個標準大氣壓下融點大約為0℃,但融點隨壓力增大會降低),或者已經達到融點。因此,巨大的冰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會像水之類的流體一樣向下游和邊緣運動。如果冰川底部溫度達到融點,會有液態水存在,冰川就會沿底下的基巖或者巖石碎屑層滑動。
試想,如果冰川不能運動,那么冰川上游雪不斷積累,壓縮演變成的冰不斷增長,最后會不會越來越厚而成為向空中無限增高的一個巨大冰柱?
正是因為冰川能夠運動,山岳冰川的物質在海拔較高、溫度較低處積累,通過運動被輸送到下游海拔較低、溫度較高處消融。而冰蓋在內陸區域積累,通過運動輸送到冰蓋邊緣向海洋中崩解,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就是冰蓋崩解的冰體。
冰川之所以叫冰川,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冰體能夠自己運動。日語中將冰川稱為“冰河”,中國在翻譯引進國外文獻或文藝作品有時也用上了“冰河”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