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地球兩極特別冷
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北極熊嗎?那企鵝呢,你們總見過吧!他們是不是可愛有趣。傳說南極的企鵝妹妹準備好了干糧,準備到北極去看望北極熊哥哥,可是途中氣溫越來越高,企鵝妹妹帶的干糧都融化、腐爛變質了,于是,只好返回南極老巢。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地球兩極特別冷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球南北兩極之所以特別寒冷,是因為:地球兩極接收的太陽輻射較少。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夏天的早上和傍晚要比中午涼快得多。這就是因為中午的太陽就在我們頭頂上,陽光在大氣層中經歷的路徑短,損失少,因而光照最強,我們接收到的熱量也就最多,感覺就最熱;而早上和傍晚的太陽偏離直射程度最遠,有效輻射就要少得多,所以我們接收的熱量也相對要少,感覺就比較涼快。對赤道附近的人們來說,一年到頭陽光都是直射或接近直射,因此接收的熱量較多,溫度也較高;而對于兩極的人們來說,就算極晝時,太陽總是在地平線附近徘徊,永遠也升不起來,因此接收的熱量相對較少。
而且,在北緯66˚34'~90˚的地區(qū)和南緯66˚34'~90˚的地區(qū),會分別出現極夜現象‐‐有半年看不到太陽,接收不到太陽輻射,導致全年接收的熱量減少,更為寒冷。
地球兩極于冰雪覆蓋,反射率高。北極的北冰洋、格陵蘭等有很厚的冰山覆蓋,南極更有巨厚的南極冰原,構成了兩極白茫茫的景象。冰雪猶如一面鏡子,將太陽輻射迅速反射到大氣中,導致熱量不能在地面累積儲存。
同時,兩極于大氣層中水汽等含量較少,對地面反射到大氣中的太陽輻射穿透率高,從而使得熱量快速擴散逃逸;相對而言,低緯度地區(qū)的大氣層中水汽、二氧化碳等含量高,容易吸收地面輻射,從而就像一床棉被,地面輻射被截留下來,從而加溫地表,使得地表溫度較兩極更高。
極地高壓導致熱量損失。于兩極接收太陽輻射較少,溫度較低,從而造成兩極上空的大氣密度較大,形成極地高壓,下沉形成極地環(huán)流,也帶走了部分熱量,進一步造成兩極的溫度下降。
1、地形:南極為大海包圍的陸地,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其中約1372萬平方千米被大陸冰蓋覆蓋,約占總面積的98%,而且這些冰蓋的平均厚度可達近2000米,終年不化。
北極地區(qū)則是陸地包圍海洋,北冰洋主要被歐亞、北美大陸所包圍,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其中冰面積約為850萬平方千米,僅為南極冰面積的60%左右,而且,北極地區(qū)的冰雪在夏季可以大量融化,導致夏季冰面積更小。
2、海拔:南極平均海拔高度為2350米,其中超過3000米的地方約占南極大陸面積的25%,最高約514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極近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海洋,平均海拔僅與海平面相當。海拔越高溫度就會越低,正是&ld;高處不勝寒&rd;,因此南極比北極的氣溫更低。
3、熱量:交換于南大洋有繞南極環(huán)流的隔絕,南極地區(qū)無論是大氣環(huán)流還是大洋環(huán)流均比較封閉,與中低緯度地區(qū)的熱量交換較少,得不到熱量的有效補充。北極地區(qū)與中低緯度地區(qū)的大氣環(huán)流和大洋環(huán)流的交換則相對比較頻繁,來自中低緯度的熱量可以通過環(huán)境向北極地區(qū)進行有效輸送,導致北極比南極更為溫暖。
4、氣溫:南極的年平均氣溫為-30℃至-25℃,最低氣溫紀錄是-90℃。北極的年平均氣溫為-10℃左右,最低氣溫紀錄為-70℃。
所以,在南極,被冰面反射回去的太陽輻射更多,地面吸收的熱量相對較少。另外,北冰洋海水的熱容量大,吸熱本領強,吸收的熱量就更多。因此北極比南極要暖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