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緊張時會心驚肉跳
人類有著多種多樣的情緒,不同的心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表現,緊張就是其中的一種,人們在緊張的時候常常會表現的很急躁,有些人甚至會心驚肉跳,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緊張時有些人會心驚肉跳嗎?緊張情緒是身體哪些部位控制和影響的呢?
美國心學家坎農告訴我們:緊張感其實是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留下來的一份禮物,對生存有重要意義。在史前時代,最緊張的情況就是我們的祖先面對咄咄逼近的捕食者。他們為了存活下來應該怎么做呢?只有兩種策略是最有效的:一種是戰斗,一種是逃跑。奮力一戰,也許能夠嚇走或擊敗捕食者;拔腿逃跑,也可能甩掉捕食者,從而獲得一線生機。這種策略模式被稱為&ld;戰或逃&rd;反應。那些只會低頭哭泣,或者嚇得癱坐在地的個體只會成為捕食者口中的美食。無論是戰斗還是逃跑,劇烈的肌肉運動都是必需的。為了這一反應的順利進行,軀體需要給肌肉供給大量氧氣與能量。因此,在緊急情況下,我們的心臟會加速跳動,肺部的支氣管會擴張,血液和氧氣也會被集中供應到骨骼肌上,讓肌肉充滿活力。這就是為什么人在緊張時會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肌肉緊張的緣故,也就是所謂的&ld;心驚肉跳&rd;反應。與此同時,一些對&ld;戰或逃&rd;反應暫時不需要的功能會受到抑制,比如消化和精細的思考。這就是為什么人在緊張時會感到肚子疼或大腦一片空白等。此外,人的感覺系統在&ld;戰或逃&rd;反應中也會被暫時調。在這一反應中,看清遠處逼近的捕食者是最重要的。因此,人的瞳孔會暫時放大,以加強對遠處的視覺。而其他感覺,如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會受到暫時抑制。因此,在緊張時出現的兩眼發黑、耳鳴等,其實是瞳孔放大過度和聽覺抑制過度的表現。
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產生緊張感覺的本意,是保證能更好地從危機中生存下來。而在現代社會中,緊張的來源已經有了非常大的區別。例如:在考試、會面、堵車等情況下,有些人會緊張,但這并不需要劇烈的肌肉活動來戰斗或者逃跑,而是有其他的需要,如在考試中,更需要的是復雜的思考和精細的記憶。這時,本來是為了起到保護作用的&ld;心驚肉跳&rd;,反而成為了人處當前問題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