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類要探測月球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旁邊還有個月球,每天一到夜晚我們都能欣賞到美麗的星空,星星一圈一圈的圍繞著月亮,一閃一閃的,好像在對你眨眼睛,很漂亮好看。但是大家知道為什么人類要探測月球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2006年12月4日,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ld;重返月球&rd;計劃,其核心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為跳板,為人類登陸火星甚至探索更遙遠的太空做準備。這是美國宇航局公布的&ld;重返月球&rd;計劃中可能進行的科學活動效果圖 新華社發
有人對探月的意義提出質疑:從科學角度來講,月亮就是一塊石頭,它圍繞著地球轉,美國、蘇聯上世紀相繼到月球探秘,卻幾乎沒有發現,為什么中國科學家還要繼續這項研究?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解釋,原因有二:其一,月球是人類離開地球跨上另外一個天體的第一步,任何國家要去探測更遙遠的金星、火星、木星,一般來說都要經過月球,月球就好像是走出家門的門檻一樣。所以從技術要求來說,要去探測月球,也比較容易實現。另外,月球有人類需要的太陽能和氦3等重要能源。
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航天技術發展水平的象征,是提升國家地位的載體,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盡管聯合國在1984年通過的《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中規定,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團體不得據為己有。
但是,隨著當前主要航天國家和組織正加緊實施月球探測計劃,如何維護中國的空間利益已成為亟待關注的問題。我們只有開展月球探測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分享開發月球權益的實力,才能維護我國合法的月球權益。
月球探測是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將會促進宇宙學、空間天文學、空間材料科學等的創新與發展。
人類已取得的月球探測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礦產,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
同時,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環境,既能生產特殊強度、塑性等性能優良的合金和鋼材,還能生產諸如超高純金屬、單晶硅、光衰減率低的光導纖維和高純度藥品等。
月球探測工程將實現首次對地球以外的星體和空間環境進行近距離的探測。
月球探測僅僅是我國深空探測計劃的第一步發展目標,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將為我國進行更大范圍的深空探測進行技術上的準備。
美國領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術,很大部分來自對&ld;阿波羅&rd;工程技術的消化、優化和二次開發。
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所帶動的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的進步,對于促進經濟的發展將帶來牽引和推動作用。
月球環境是進行空間天文學研究得天獨厚的場所。
月球表面的地質構造極其穩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陽的輻射,沒有大氣層對光線和電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擾,沒有塵埃污染,沒有磁場,月球的背面沒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頻噪聲,月震很微小。
月球有漫長的黑夜,這種環境為建造高精度天文觀測臺提供了想的場所。
原定在2011年向月球發射&ld;月船2號&rd;月球探測器,并使一個登月機器人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于種種原因,&ld;月船2號&rd;被迫推遲至2013年發射,之后又推遲至2014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