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水星這么像月球
水星是離太陽比較近的星球,經(jīng)常淹沒在太陽光里,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水星知之甚少。每個星球都不太一樣,每個星球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可是為什么水星看上去那么像月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于水星經(jīng)常淹沒在太陽光里,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對水星知之甚少。1974年3月美國發(fā)射的&ld;水手10號&rd;探測器飛臨水星,拍攝了5000多張照片,才向我們揭示了這個神秘世界。令人驚奇的是,水星表面布滿環(huán)形山,猶如&ld;克隆&rd;的月球。除了環(huán)形山以外,還有輻射紋、平原、盆地、山脊、裂谷等地形,與月球如出一轍。天文學(xué)家相信,于水星大氣稀薄,容易遭受隕星撞擊,而且撞擊留下的痕跡也不容易被抹去。因此會留下許多隕星坑。現(xiàn)在水星表面已知的最大地貌特征叫卡路里盆地,可能是一顆直徑大于10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造成的。盆地直徑約1550千米,周圍是高達2000米的環(huán)形山。盆地底部類似月海的平原,是撞擊時引發(fā)的巖漿溢出而形成的。水星的體積也和其他行星相差較遠,而和月球更接近(相當于3個月球)。不過和月球不同的是,水星有一個熔融的核,占到水星體積的42%,相比之下,地球的地核只占地球體積的15%。此外,水星核的鐵含量也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高的。因此有人說,水星更像是一個剝掉了外殼的行星核,而不是一顆完的行星。
對此,科學(xué)家們提出了三種假說。一種假說認為,水星的前身是一顆225倍于目前水星質(zhì)量的石質(zhì)星球,其鐵和硅酸鹽的比例類似于球粒隕石。這顆原行星在太陽系形成早期遭到一顆直徑為數(shù)百千米,質(zhì)量約為其1/6的小行星撞擊。撞擊剝?nèi)チ嗽械臍ず痛蟛糠值尼#粝碌暮司驼剂溯^大的比例。另一種假說認為,在太陽穩(wěn)定點火之前,水星的前身行星就已經(jīng)形成了。在太陽點火過程中,這顆質(zhì)量約為水星兩倍的原行星表面被加熱到2000~3000℃。這么高的溫度把它表面的巖石汽化,隨后太陽風(fēng)把這些氣體吹走了。第三種假說認為,水星是在太陽系的原始星云中形成的。在形成過程中,于水星離太陽很近,形成太陽的星云盤引力又十分巨大。這樣,原本可能被水星吸積的一些較輕的元素大部分被吸積進入太陽星云盤,而只有部分重的金屬元素被吸引到水星中,于是今天的水星金屬元素比例就特別高。這三種假說哪種正確呢?2004年發(fā)射的&ld;信使號&rd;對水星表面的探測發(fā)現(xiàn),水星表面的鉀和硫含量都比預(yù)測的高。而鉀和硫這樣的輕元素更容易在撞擊或巖石汽化的情況下被拋散,這和前兩種假說預(yù)測的情況相悖。因此,很有可能第三種假說是正確的。但最終的結(jié)論如何,還需要更多的觀測證據(jù)來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