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內的寶寶 新手爸媽怎么陪他們玩兒
&bsp; 一歲以內的嬰兒,一般還不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通過哭聲向爸爸媽媽傳遞身體以及心的需求。而通常情況下,新手爸媽都會對此手足無措。其實,掌握一定的小技巧,便可以輕松的同他們展開&ld;交流&rd;,不僅化解了寶寶大哭不止的煩躁,還增進了寶寶于家長的情感交流哦!
不少新手爸媽都很發愁,1歲內的嬰兒不會語言交流,該怎么陪他們玩?本期,我們邀請正念育兒專家鄭莉,為您支招。
出生第1個月。寶寶吃飽喝足后,父母可以坐在嬰兒床邊,溫柔地注視寶寶,輕輕撫摸小腦袋、小胳膊、小腳丫,和他說說話。同時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他&ld;咿咿呀呀&rd;地咧嘴笑,可以用手指逗逗他,讓他抓著你的手,建立親子間的肌膚聯結。同樣,當寶寶把小手伸出來時,爸媽可以撫摸一下,同時數數或唱兒歌。可以嘗試&ld;球球摸寶寶&rd;的游戲:準備一個小觸摸球,用它輕輕撫摸寶寶,尤其是手掌、手指、足掌、足趾。
第2~3個月。此時,寶寶的視力有所發展,能轉著腦袋觀察周邊環境,會試圖伸小手去觸摸新鮮事物。他們無法解語言,卻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情緒。首先,可以與寶寶對視,觀察他的反應,還可以沖寶寶做鬼臉,發出搞怪的聲音,比如學貓叫、狗叫等。但要注意,鬼臉和聲音不要太夸張,以免嚇哭寶寶。還可以跟寶寶面對面,用手絹擋住媽媽或寶寶的臉,然后拿開,寶寶會咯咯地笑。慢慢熟悉以后,移動的速度可以加快些。
6個月后。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爬了。父母可以在地上鋪好軟墊,在遠處放個寶寶喜歡的玩具,讓他試著爬過去拿。這個過程既鍛煉了爬行和四肢協調能力,對他來說也非常有趣。需要注意的是,玩具不能太小,不要帶小零件,以免被他吞掉,也不要有銳利的邊角。最好是干凈的毛絨玩具、皮球、有聲音或會發光的玩具。家長還可以用毛巾蓋住自己的臉,寶寶就會嘗試爬過去拿掉毛巾,然后樂呵呵地看著你。
1歲左右。此時,寶寶一般能站起來,扶著東西走路,手的動作更精細,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撿東西。第一,可以玩相對較大的球類玩具,爸媽和寶寶一起玩丟球撿球的游戲。
第二,玩&ld;再拿一個&rd;的游戲。寶寶兩手各拿一個玩具比較困難,往往再拿一個,就會把手里的玩具掉了。父母可以反復嘗試,當他兩手都拿玩具時,試著再給他一個玩具,看寶寶會怎么辦。第三,玩按一下就會發出音樂的玩具,曲子適當多一點。第五, 玩簡單的積木,這可以鍛煉寶寶手部精細動作,但注意要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
需要提醒的是,跟1歲以下的寶寶玩耍,有些事絕對不能做:1捏鼻梁和捏臉蛋。一不小心用力過度,可能傷害寶寶的肌肉和皮膚,甚至損傷神經。2咯吱寶寶。這很容易嗆著寶寶,笑個不停還會弄得寶寶很累,甚至損害健康。3蕩秋千、拋高。寶寶的骨骼、肌肉、韌帶組織發育不完全,拋高會影響腦發育,粗暴地提拉還可能造成關節脫臼。▲
(本文本報特約記者王寧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