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知道應該的寶寶喝水4大學問
照顧孩子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從很多的小事,細節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就比如說喝水這件事情吧,喝水本來很簡單,可是稍有不當,也容易出問題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健康的身體必須保證水分的平衡,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水30‐40毫升,而小寶寶則為100‐160毫升,是成人的3‐4倍。
白開水是寶寶最佳的選擇。白開水是天然狀態的水,經過多層凈化處后,水中的微生物已經在高溫中被殺死,而其中的鈣﹑鎂等元素對身體是很有益的。但要注意給寶寶喝新鮮的白開水,因為暴露在空氣中4小時以上的開水,生物活性將喪失70%以上。
過冷或過熱的水,都會損傷寶寶嬌嫩的胃黏膜,影響消化能力。一般夏天寶寶最好飲用與室溫相同的白開水,而冬天則飲用攝氏40度左右的白開水最適宜。
TIPS:研究發現,煮沸后冷卻至20‐25攝氏度的白開水,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它與寶寶體內細胞液的特性十分接近,所以與體內細胞有良好的親和性,比較容易穿透細胞膜,進入到細胞內,并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
年齡、室溫、活動量、體溫、奶水或食物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會影響寶寶對水的需要量。一般,新生兒期的寶寶,于喂奶的次數較多,如果媽媽的奶水充足,一天喂1‐2次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喂水次數和每次喂水量都要適當增加。
TIPS:給寶寶喂水時,如果他不愿意喝的話,父母也不要勉強,這說明寶寶體內的水分已夠了。一般情況,3歲以內的寶寶,每次飲水量不應超過100毫升,3歲以上可增至150毫升。
只要寶寶的小便正常,可根據實際情況讓寶寶少量多次飲水,如果寶寶出汗多,應給寶寶增加飲水的次數,而不是飲水量。此外,父母還應注意:飯前不要多喝水:飯前給寶寶喝水,會稀釋胃液,影響寶寶的食欲,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正確的飲用方法是,讓寶寶在飯前半小時喝少量的水,這樣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幫助寶寶消化食物。睡前不要多喝水:年齡較小的寶寶深睡后,還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如果睡前喝水過多,會影響睡眠,導致第二天精神不佳,也可能導致遺尿。
寶寶容易被嗆,其根本原因是:寶寶還小吞咽的動作配合的還不是很好,就會容易嗆到。每個人的吞咽動作看似簡單,其實非常復雜,它需要口腔、舌頭、咽喉的肌肉及呼吸彼此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稍有混亂就會使吞咽受影響。嬰幼兒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發展成熟,所以吞咽動作不如成人那么靈活快速,較容易出差錯。這也是他學習的一個過程。做家長的大可不必太在意,等他再大些一切都會好的。寶寶的吞咽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喝水時很容易會被嗆著。
新媽媽常常很納悶,為什么寶寶喝水時特別容易嗆,但喝奶或米粉時卻不容易嗆?
奶水的濃稠度比清水高,在口咽部的流動較為緩慢,使嬰幼兒口咽的肌肉比較能控制奶水口腔前部向后部的移動。但清水入口后就自動且快速地流向后咽部,并馬上擴散開來,當氣管開口處的肌肉來不及阻擋時,就會流進氣管內造成嗆水;尤其是在喝冰涼的水時,因冷水會麻痹口咽部的黏膜,使其協調動作更不靈活。
此外,當寶寶口咽部有病變時,也會影響到正常的吞咽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