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叛逆 家長怎樣對待寶寶第一個叛逆期
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啊,有些家長反映,孩子越大越難管教,有時候叫他別那樣子做他偏要做,也不講,十分任性。應該怎么辦?其實,這是小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階段,家長們需要的不是嚴厲說教,而是要通情達,創造條件讓孩子&ld;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d;。那么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當孩子長到2~3歲的時候,往往大人叫他們做什么事他們偏不做,叫他們往東,他們往西,無論什么事情都要用&ld;不&rd;來反抗,而且許多事情要自己來做,鞋子要自己穿,飯也想要自己吃,與其他小朋友玩耍也易發生爭吵。孩子什么事都有自已的主見了,大部分事不講,非要堅持已見去做,家長不同意就哭鬧。其實這是孩子自發性良好的表現。
其實,孩子這個階段表現出來的&ld;反抗性&rd;、&ld;任性&rd;,正是他獨立意識日趨形成的時期,孩子已經進入了心上的&ld;第一個反抗期&rd;,這正是一個自發性正在順利發展的小孩兒的正常表現,做家長的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一味覺得頭大。其實自發性就是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能力,自發性的順利發育是培養孩子創造性的前提。受到父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的孩子,其自發性發育遲緩,往往被培養成&ld;老實的好孩子&rd;。兒童心學家將淘氣稱作&ld;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動&rd;,淘氣其實對孩子自發性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2歲多的孩子已不愛在媽媽的懷里呆著,他們不滿足于窄小的空間和天地,喜歡到處亂跑、四處亂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家長卻覺得孩子太小,總是跟在孩子后面大聲呼叫:&ld;不要碰那個!在這里坐著!&rd;或給予各種幫助,而孩子卻難以忍受大人的管教和約束,極力想擺脫大人的監護。做父母的一定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孩子并不是存心反抗,因為這樣小的孩子還不懂得忍讓和克制,他開始懂得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孩子這時的&ld;反抗&rd;,并不意味著不依戀父母、疏遠父母,也不能僅僅用淘氣來解釋。這是孩子自發性、獨立性萌芽的表現,是一種&ld;積極的反抗行為&rd;。
面對孩子的逆反行為,首先家長不必緊張,關鍵是不要&ld;以惡制惡&rd;,跟他對著干或是硬碰硬,這樣的做法最終會導致惡性循環,造成更壞的結果。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處處約束、管制孩子,不要講不能如何如何,而要給孩子講清應該如何如何。孩子和家長同樣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可行,家長可以幫助完善和提出合化建議,共同商量,不壓制或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在這一時期父母過分壓制孩子的反抗心,會使他們的判斷力無法培養。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的反抗現象,成人應給予支持和解,讓孩子感到&ld;我的獨立是被承認的&rd;,并創造條件讓孩子&ld;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d;,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實在蠻不講,失去性,家長應以平和的態度,堅定地予以制止,但不要當場啰唆地說教,那時他是聽不進去的,事后可以和孩子談心,防止負面情緒在孩子心里堆積,心生怨氣,加重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