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家庭中,父母的不幸不要連累到了孩子。離異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父母離異后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相信許多家長朋友們都不太了解。更多早教相關的知識介紹給大家,請看怎樣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怎樣讓孩子了解錢。
父母離異后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和教育態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是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固然是父母教育的結果,但兒童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是父母所造成的。因此,端正家長對子女的教養態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沒有正確的教養態度就談不上良好的教養方法,特別是離異家庭的孩子。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巨大的,但離異父母對子女教育方式的選擇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問題。現在有大部分離異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把孩子當作出氣筒
有些離了婚的爸爸或者媽媽,常常為了孩子的歸屬發生爭執,孩子成了父母的爭奪對象。他們雖然力爭對孩子的撫養權,但卻只是為了不讓對方得逞,或是想通過控制孩子來報復對方。他們不惜拿孩子作為爭斗的工具。在這樣的家庭中,爸爸或媽媽常常對孩子過于嚴厲,百般挑剔。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拿孩子當出氣筒或是父母傾訴的對象。“你怎么和你說的壞老頭一樣”“你真沒出席,就跟你媽媽一樣”等這些話經常從父母口中說出。他們很少對孩子的痛苦和孤獨加以慰藉,反而將自己生活中的不順都歸罪于另一方和孩子。這些都給孩子心靈以極大的創傷,使孩子容易形成變態心理和怪癖性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不可能獲得積極的成長動力,也不會正確地看待和應對自己的處境。
2、過分嬌寵、溺愛、包辦代替
有些父母離婚后,覺得愧對于子女,于是就把無限的愛都放在子女身上,過分嬌寵、溺愛,有求必應。他們以為只有在物質上滿足了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家長只想為孩子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他們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犯錯誤時也舍不得批評。他們對孩子沒有明確的教育要求,對他們的學習,行為表現聽之任之,根本談不上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由于過分溺愛,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了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等品行。天真年幼的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錯還是對的心理狀態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他們還不能明辨是非,他們認為我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在離異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故意發脾氣,撒嬌的孩子,父母就不能聽之任之,百般遷就,百依百順了。家長應采取民主而不溺愛的態度。過分的溺愛,包辦代替反而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中的障礙。
3、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將孩子當作生活的唯一重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態。離異家庭的家長更是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給對方看:瞧,沒有你,我一個人也同樣能把孩子帶好!所以,這些父母往往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只要孩子在學習上或其他某一方面捎有怠慢,或是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或是考試成績不太理想了,父母就會用責怪的口氣說:“你怎么這么不用功啊,你怎么對得起我?”“你可要給媽媽爭口氣啊,給你那死老頭看看。”“你可要爭氣,你是媽媽的唯一依靠!”“媽媽以后就全靠你了!”因為對孩子束縛過緊,管教過嚴,對孩子的過分期望,過多的批評,把孩子變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標等,這樣會使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壓力過大,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孩子出現情感障礙,叛反心理,恐懼心理等。他們害怕做不好,辜負爸爸或媽媽的期望,他們整天提心吊膽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對父母敬而遠之,甚至會拒絕家長的任何合理要求。
4、放任自流,不過問的態度。
離異后的男女各方都要獨自承擔家庭的重擔。他們忙于工作,很少顧及孩子。他們認為,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樹大自然直”,孩子會自己克服困難的。有時他們甚至嫌孩子煩。“我累死了,你還纏著我不放,自己去玩,別來煩我。”這些父母雖然嘴巴說自己很愛孩子,然而,事實上并沒有真正的愛。他們既沒有與孩子共同體驗優樂,也不過多的關心、過問孩子的學習如何。這種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因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于攻擊、冷酷的心理,他們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觸怒等反應。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態度。因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力和責任心是比較薄弱的,需要加以培養,畢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難需要家長幫助的。
5、教孩子憎恨對方和憎恨破壞他們家庭的第三者。
現在的很多離婚夫婦,大都是因為一方傷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居多。被傷害的一方難免會憎恨、鄙視對方,也會仇視第三者。要是被傷害的一方自己帶著孩子生活,他們往往會把這種仇恨帶給孩子。“你爸爸是個壞人,世界上最壞的人。”“我們現在這么可憐,都是你爸爸造成的!”“都是那個狐貍精破壞了我們的幸福。”“都是媽那個賤人害的。”從小就被灌輸仇恨的孩子,長大后會內心充滿仇恨,不信任他人,容易形成變態心理,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