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磨蹭怎么辦 一招瓦解孩子磨蹭
新手爸媽們有沒有遇到來自慢吞吞國的小朋友?起床、穿衣、吃飯……不磨蹭點簡直就不是咱家寶貝兒了…針對寶寶這樣情況,爸爸媽媽肯定都是擔心極了,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個月前,我在媽媽圈發了一篇文章《磨蹭來自不情愿》,沒想到這篇文章大受媽媽們歡迎,閱讀量還沒有新文章能破掉。唉,孩子磨蹭是多少家長共同的痛啊。
不過,我們常常說&ld;診病容易治病難&rd;。解了道,到了實操的時候家長仍然會手足無措,這是我這6年咨詢經歷中最常遇到的情況。
今天,我通過兩個真實案例,介紹給大家一套我百試不爽的&ld;策略分層&rd;實操戰術。文章有點長,還是希望您能耐心讀下去。
下面先來看故事吧,故事來自一位奶奶。
我的小孫女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了,挺聰明、可愛的,但我發現她做事情有些磨磨蹭蹭的,對她喜歡做的事情還可以,不喜歡做的事就磨蹭。
比如早晨我叫她起床:&ld;彤彤起床吧,到點了該上幼兒園了&rd;,&ld;哦,知道了&rd;彤彤回答道。等我過一會再去看她的時候,她還躺在床上,看我進去后就立刻假裝閉上眼睛,&ld;彤彤,快起吧,都要遲到了,奶奶快幫你穿&rd;,說完我就掀開被子抱她起來,只見她&ld;嗖&rd;的一下雙腿騎著我的腰,抱著我的脖子說:&ld;奶奶真好,奶奶再抱我睡一會吧!&rd;&ld;不行,快穿衣服,都已經快遲到了你還沒有穿衣服呢,一會兒遲到就沒有熱乎的飯吃了&rd;,彤彤緊接著說:&ld;正好我有些不想吃早飯,我一點都沒感覺到餓呢&rd;&ld;不吃早飯怎么可以,咱們還是快點吧!&rd;
她只好坐回到床上,慢悠悠的拿起衣服讓我幫她穿。剛剛將內衣穿好我便拿起給她準備好的褲子,她卻說:&ld;我不想穿這條褲子,我要穿有花邊的那條&rd;,&ld;都快遲到了,明天再穿那條吧,要不然奶奶還得給你去找&rd;,她皺著眉頭小聲說:&ld;我不想穿這條,小朋友和老師都說花邊那條褲子好看,我就要穿&rd;,為了在早晨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心情上幼兒園,我只好趕快去給她找帶花邊的褲子,找到后她邊自己穿邊樂呵呵的說:&ld;明天我還穿這條,奶奶快幫我把褲子提起來呀,我要去刷牙洗臉了&rd;。就這樣,在我的催促和幫助下,順利的將她送進幼兒園的大門。
這個場景很多家長都似曾相識吧。個過程對孩子耐心友好,但孩子為什么越來越磨蹭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將事情的脈絡梳一遍:
第一回合,奶奶喊彤彤起床,提示到點該上幼兒園了,彤彤說&ld;知道了&rd;。
第二回合,奶奶進房間,彤彤閉上眼睛裝睡。
第三回合,奶奶喊起床,主動提出幫忙穿衣服,并掀開被子,彤彤抱著奶奶的脖子,要求再睡一會兒。
第四回合,奶奶拒絕彤彤的要求,并說快遲到了,而且沒有熱乎飯了。彤彤趁機說沒感覺到餓呢。
第五回合,奶奶說不能不吃飯,并且開始給彤彤穿衣服。彤彤臨時提出要穿有花邊的褲子。
第六回合,奶奶拒絕,彤彤堅持,奶奶妥協給彤彤找來花邊褲子。
好了,下面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孩子從磨蹭中獲得了哪些實際的利益?
表面上看,彤彤至少通過磨蹭在床上多躺了一會兒,而且最終讓奶奶主動幫忙穿衣服。而彤彤更重要的收獲則是占據了心優勢,實現了對家長的控制,也就是說,孩子在磨蹭中占據了主動權,而且悄無聲息地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讓渡給了家長。接下來,家長背負著不屬于自己的責任,無助而又焦灼地催促、催促、再催促……
那么,彤彤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怎樣占據了這樣的心優勢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就是利用了家長&ld;怕&rd;的心:怕孩子遲到,怕孩子吃不上熱乎飯,怕孩子不開心……
從文中不難看出,幾乎每個回合都有這樣的語言:到點了該上幼兒園了;都快遲到了;都已經遲到了你怎么還沒穿衣服呢?一會兒遲到就沒有熱乎的飯吃了;不吃早飯怎么可以;都快遲到了,明天再穿那條吧……這種隨口的催促,一直在給孩子傳遞強烈的信號:我怕你遲到,怕你吃不上飯,怕你耍賴……
這種&ld;怕&rd;的心一覽無余,于是,孩子控制家長可謂易如反掌,只需要反向思維即可:你怕我遲到,我就慢慢來;你怕我吃不上熱乎飯,我偏偏說不餓;你怕我耍賴,我就找各種……,孩子的潛臺詞是:想讓我快嗎?那可得給我一些好處,比如給我穿衣服,比如滿足我各種條件,總之,我滿意了才行!
此不難看出,其實磨蹭的背后是一種無聲的博弈,這很像一個蹺蹺板,一旦孩子占據了控制權,大人就會不斷向孩子妥協,最終在央求、提醒和催促、焦慮之間來回游移。孩子在不斷的試探中,幾乎是用&ld;四兩撥千斤&rd;的方式,輕易地鞏固自己的控制權。于是,磨蹭從無意識的行為變成了有意識的策略,就這樣,最終磨蹭變成了一個頑癥。
面對磨蹭這種&ld;頑癥&rd;,怎樣才能讓孩子回到正常的軌道呢?
首要的一點就是要破除我們心中的&ld;怕&rd;。我們依然以彤彤奶奶為例,其實不管是孩子遲到,還是少吃一頓飯,或者耍賴,其實都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可怕,如果我們內心接納這種小概率的事件,允許這種可能性發生,就不會對孩子嚴防死守,那么,起床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如此棘手。
既然要放下&ld;怕&rd;的心,我們首先要想好,一旦出現遲到或者吃不到飯怎么辦?一方面,當我們決心改變的時候,就要預測到,這個過程可能比以前催促、代勞用的時間長,因此要打出提前量,可以把起床時間稍微提前。
另外,我們要想好一旦遲到怎么辦。其實,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也不需要責備孩子,而是讓她承擔自然的后果,比如,可能會趕不上校車,需要走路去上學,也可能需要給老師解釋,那么,這個任務孩子自己去完成,這個行為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