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會說話怎么辦 試著用肢體語言增進溝通(2)
寶寶想吃/喝嗎?
吃蘋果還是點心?
還想吃對嗎?
不吃了?
寶寶不舒服嗎?
快,該洗澡了!
我們要換尿布了!
噢,快看,有一只小狗!
貓貓去哪兒了?
其實在和寶寶游戲、唱歌、對話的時候,您已經不自覺地使用了不少手勢,寶寶的&ld;詞匯量&rd;也在不斷增加。這對您與寶寶間的親子交流極有幫助。
寶寶按照自己的節奏觀察您的一舉一動,然后一邊無意識地重復您的話語,一邊笨拙地模仿您的動作。接著,他就會隨著您的話語做出相應的手勢動作,直到能自如地使用這些手勢來表達。
寶寶會通過手勢,告訴您他的需求,告訴您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寶寶的&ld;語言&rd;在肢體輔助下能夠很快被大人解,他就會備受鼓舞,隨之建立起自信,越來越樂于與他人交流。
有些手勢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比如接下來將要向您介紹的這8個動作。先拿它們來給手指做做熱身吧。
值得指出的是,這些&ld;國際通用&rd;的手勢雖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您在與寶寶的日常交流中卻不必照本宣科,完全可以將&ld;規范動作&rd;加以適當簡化。
比如:在規范化的表達中,反義詞一般會使用相反的動作。&ld;愛&rd;是手掌自胸前向上方滑動,而&ld;不愛&rd;則是手掌自胸前向下方滑動。但我們在和寶寶講話時,用晃動食指或者搖頭的方式表達&ld;不&rd;就可以了。其實很多手勢動作都有演化和變形,所以當您在本書中發現某些意義相近的詞語卻有不同的手勢表達時,大可不必驚訝或懷疑。
使用手勢的時候,我們的語速會不自覺地放慢,音調會不自覺地放低,眼神交流也會隨之增多,彼此會更加關注對方的表達。所以,請多使用一些肢體語言,多觀察孩子的表情動作,注意尋找孩子的興趣點,發現他喜歡看什么、聽什么、摸什么、聞什么、做什么……您也能準確地找到令孩子激動或煩躁的觸點。您會發現孩子的智力增長恰恰就體現在他與周圍事物建立聯系的過程之中。
孩子感到自己被解的同時,家長也會倍感自信。溝通的障礙被消除以后,一切都將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請試著經常使用手勢。肢體動作、耐心再加上您對孩子的愛,相信您和孩子會驚奇地發現彼此之間原來是如此心有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