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情商重要嗎 怎樣進行情商教育
早教是父母對孩子進行的全方面完的教育,早教的方面有很多,培養孩子不僅僅要培養孩子的智商、更要培養孩子的情商。情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要嗎?怎樣進行情商教育呢?下面就和小編一塊來了解一下吧。更多早教相關的知識介紹給大家,請看
孩子的成長分成三個大的方面,一個方面就是他的生發展、身體發展,第二個是他的智力,第三個是他的情緒和社會心發展。今天說的情商就指第三個方面。最近幾年對情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普遍,但是究竟什么是情商,怎么樣培養孩子的情商,還有很多父母不太清楚。
情緒和社會性發展俗稱情商,它表現在孩子對情緒的自我控制、自我了解,他和別人的交往,適應別人,適應周圍的社會,人際關系、溝通、合作、競爭、道德行為,所有這些都是屬于情商的范圍。
不同的年齡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一歲以內的嬰兒期,他的交往對象主要是父母和周圍的養育者。這個時候主要問題就是嬰兒不能控制自己的很多行為,他們也不能夠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圖、動機,所以他們想哭就哭想鬧就鬧,想要一個東西就非要得到不可。這個時候成人對孩子教育的時候要有一定的技巧,這個時候主要的不是培養他什么,而更多的是去關懷、關注、疼愛,盡量滿足他的合要求。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所謂合不合,我們并不清楚地知道他的意圖是什么,這個時候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要多跟孩子做情緒上的交流。有一點容易被家長忽視的就是語言方面的交流。孩子這時候不會說話,有些家長就忽視了對孩子進行比較豐富的語言交流,他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非常簡單,簡單也是對的,但是非常簡單而且永遠非常簡單這就不好了。跟孩子說一個東西的時候,總是用重疊詞來說,燈就說燈燈,兒話語有時候造成負面影響,還不如直接跟他說我們成年人所說的燈就是燈,車就是車,省得孩子有第二次重新學習的過程。
對。多關照孩子,給他安全感,滿足他的需要。過了一歲以后,小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他開始會走路了,他的活動范圍、所能夠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于他的語言發展,智力的發展,所以他開始要獨立做一些事情,可能要做一些危險的事,比如去碰電、碰熱的鍋、家里面不能碰的東西,或者把貴重的花瓶摔壞了等等。父母經常跟孩子發生一些沖突,可能把大人氣壞了,可能會懲罰他一下,可能會限制他的行為。另外有些孩子在抱出去跟別的交往過程當中會表現出攻擊性,抓人家的臉、打人,這都是在小孩社會交往的初期所出現的常見現象。
這些表現其中跟孩子的天性有關系,有些孩子生性膽小退縮,很少去攻擊別人,有些孩子生性外向、大膽、好動,可能打別人的方式就是想跟別人交往,跟別人一起游戲的方式之一。我們成年人往往不是很準確的解過程的行為內在含義,表面來看是一種攻擊行為,實際上并不是攻擊行為,只有個別孩子以抓人把別人臉戳破了,咬人,以此為樂,這是個別孩子的行為,跟前期的教養方式可能有點不正確造成的。
這樣的孩子要加以適當的校正,負面的強化,抓破別人的臉要給他這個行為一個負面的結果。所謂負面結果就是家長很不高興,罰他不帶他出來玩,或者一段時間之內不允許他吃什么東西。而且態度明確告訴他,抓人是不行的,把人抓破了是不行的,媽媽很生氣,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給孩子一種&t;懲罰&t;,使他的這種行為減弱。如果懲罰不能達到減弱的目的,就說明懲罰的力度不夠,對他來說太輕了。有時候大人呵斥他一句,他嘻嘻哈哈跟大人笑,說明他并沒有解大人的懲罰意思。
對于大多數一歲以上的孩子來說,要多給他們機會跟同齡的小孩交往。在他們交往的時候,大人在旁邊觀察,看孩子之間如果出現了攻擊性的行為當然要及時加以指導,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行為的話就可以順其自然,讓他們多積累和別的同伴交往的經驗。小時候有一個特點,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會解別人的意圖、別人的需要、別人的感受,他們不能很好地解,這都是正常的,也不要企圖試著讓一歲多的小孩站到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個時候他主要是積累一些和同伴在一起玩的經驗。
到了兩三歲之后要逐漸引導他,這個時候他逐漸有了自我意識,特別是進了幼兒園以后,那個時候他就有很強的自我概念。 比如說這個東西是我的,我贏了,我輸了,或者我的東西丟了,我的東西被別人搶走了。這個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的老師都要注意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他的很多社會技能是需要教的,比如聽別人講話,跟別人說話應該怎么說,他在得第一的時候應該說什么,沒得第一應該說什么。
所謂情商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能夠善于了解自己的情緒,能夠了解別人的情緒,能夠看出別人的心情怎么樣,能夠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為了目標而去努力,這些都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