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小兒病毒性腹瀉 小心病從口入
冬天來了,是孩子最容易生病感冒的時候了,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多多的注意哦,我們都知道孩子抵抗力都很弱,讓給寶寶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是非常的重要的。想要了解更多早教方面的知識嗎?請看
最近一段時間,一則&ld;新型病毒‐‐諾如病毒進入高發期&rd;的信息近日在家長中間、微信朋友圈傳播,引起很多擔憂。所謂&ld;新型病毒‐‐諾如病毒&rd;其實很普通,其引發的病毒感染性腹瀉每年都有散發,眼下因為氣溫驟變等原因,患者有所增加。
2014年11月,廣東省疾控中心曾發出風險提示:病毒感染性腹瀉季節性高峰殺到,并將持續至今年3月。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就屬于其中的一種。
病毒性腹瀉又稱病毒性胃腸炎,是一組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大多起病急,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等癥,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待癥狀,此類病毒雖然傳播較快,但影響較低,病程短,病死率低。
病毒性腹瀉中,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所致。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易感人群主要是2歲以下的小小孩,發病高峰在秋冬季,最典型癥狀是先吐后拉,多數伴有發熱,兩三天后開始拉水樣大便。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病程較短,一般3~5天。
另一較常見的病毒為腺病毒,也以小小孩子多見。再來就是最近較多發的諾如病毒,又叫諾沃克病毒,1968年在美國被發現,1995年,中國報道了首例諾如病毒感染,算是個&ld;老&rd;病毒了。諾如病毒喜冷怕熱,冬季正是諾如病毒等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于抵抗力和免疫力尚低,2歲以上的兒童更容易感染。和腺病毒類似,諾如病毒感染也有惡心、嘔吐、拉肚子、腹痛等癥狀。
雖然輪狀病毒、腺病毒、諾如病毒等病毒感染性腹瀉的傳染性較強,以群發為主,好發于幼兒園、學校等人群集中地,但本身屬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并不需特殊治療,主要通過補液和飲食調來控制癥狀等治療即可。家長不能輕視,要做好預防脫水工作,但也不必過于恐慌。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發生腹瀉時,一些家長往往在尚未弄清病因的情況下,就盲目地給孩子吃抗生素類藥物(即家長所說的&ld;消炎藥&rd;),他們覺得&ld;有感染就得用抗生素&rd;,當吃了兩三天仍是腹瀉不止時才過來醫院求治,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抗生素能夠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但它卻不是&ld;萬能藥&rd;,在沒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就急著使用抗生素,等到孩子真正發生細菌感染性疾病時,那些真正的致病菌反而有了耐藥性,就會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了。而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對其不但沒有效果,濫用的話反而還會加重腸道內菌群失調,使得受損的腸粘膜修復時間延長,致使腹瀉時間延長,但是在臨床上將抗生素用于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家長卻是屢見不鮮。
因此,當孩子發生腹瀉時,家長切勿急著馬上就使用抗生素,家長需要做的是留意孩子腹瀉物的性狀,并及時帶孩子到醫院,以便盡早通過病原學檢查來確診屬于哪一種腹瀉后,再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做到對癥處,才不會延誤病情。
病毒性腹瀉以糞、口傳播為主,也可通過接觸感染者及吸入患者腹瀉物或嘔吐物濺起的飛沫傳播。因此應對病毒性腹瀉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預防,把好&ld;入口關&rd;。
廣東省衛計委建議民眾,首先要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習慣;其次就是要嚴防病從口入。諾如病毒常見于貝類、蔬果等食物,例如生鮮蔬菜、瓜果被受諾如病毒污染的水灌溉、清洗,可使病毒附著于表面;貝類在受污染的水中養殖,也可通過濾食方式逐漸蓄積諾如病毒。因此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凈去皮;貝類海產品則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另外,目前常見的病毒性腹瀉中,只有輪狀病毒有對應疫苗。謝丹宇說,對于一些體弱兒或是腸胃不好的嬰幼兒,尤其是體弱的早產兒,或者是合并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們來說,也可以在流行季節先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降低發病的概率。
如果小孩有嘔吐、腹瀉癥狀,建議家長不要強行送到學校,以免傳播更多孩子,引起集體發病,應及時就醫。染諾如病毒的癥狀主要是腹痛、腹瀉、嘔吐,但通常只會持續兩三天,在配合醫生治療同時,保持清淡飲食,但不要禁食,&ld;多喝水多休息,病情就會有明顯好轉&rd;,何婉兒特別強調多喝水,無論是患病前的預防還是患病后康復,喝水都有幫助。多喝水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有益胃腸道運轉。還有天冷避免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