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定中國上億兒童早教市場
早教是孩子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的什么方法都試了,近些年,早教市場也越來越火爆,下面就是記者對貝瓦網的創始人及CEO楊威的采訪,下面就5068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貝瓦網是如何搞定上億兒童早教市場的吧!
&ld;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d;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共識,早教也因此成為了諸多創業者和資本一直關注的焦點行業。早教市場一直被看好,卻總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貝瓦的方式是:線上線下結合,應用與硬件結合,在線上增強用戶的黏性,線下不斷拓展盈利的可能。2014年貝瓦網做到年服務用戶達1億,全渠道內容總播放量超200億,月播放量逾10億的成績。這樣漂流的數字成績是如何實現的,黑馬哥今天邀請了貝瓦網創始人、E楊威分享如何搞定上億兒童早教市場?
大家好。
感謝大家對貝瓦的關注。做內容需要關注兩個方面:1、內容的質量;2、內容的傳播渠道。內容本身的質量是用戶選擇的根本,真正做出自己會用會喜歡的內容,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用,這才是用心和品質的保證。&ld;酒香也怕巷子深&rd;,當有了好的內容,接下來就需要通過最合適的渠道去傳播。貝瓦幾年來,并沒有如其他動畫片或者早教內容一樣,主打電視臺等是傳統媒體,而是利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快速到達用戶,這也是今天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會。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的行為在變化,獲取信息的媒介也在發生遷移。越來越多的80、90后家長能夠接受孩子使用手機、PAD等,小孩子更是很容易操作這些媒介形態。我們做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跟隨著用戶的使用習慣走,那么在互聯網上提供兒童早教內容就成了更加合適的媒介選擇。
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用戶可以去選擇自己想看的內容,更好的內容,而不是需要按照電視臺的時間被動觀看。點播的形式讓小孩子更加自主觀看節目,那貝瓦就通過自有的網站、APP來滿足小朋友對于優質內容的需求。
互聯網的精神很重要的一點是開放,如果只利用自己的平臺觀看,受眾就會有限,貝瓦和中國各大主流視頻網站、牌照方、TT、IPTV平臺、電視廠商進行合作,讓我們的用戶無論使用怎樣的軟件和終端形態,都能夠看到貝瓦的內容。
之所以說中國缺少真正優秀的早教內容,是因為之前這個市場沒有為真正優秀的創作人才提供足夠的機會和空間。幾年前,優秀的兒童內容基本就是在出版社和電視臺做發行,而這兩個機構要考慮經濟利益等很多因素,渠道的深度決定了很多優秀的內容根本無法到達消費者和用戶。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僅讓信息渠道變得扁平,用戶獲取內容的成本大幅降低,而且讓內容的展現形態更加多元化,基于終端的特點會產生更多的內容形態,比如iPAD上面的互動學習、AR等。
教育過程一般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1、內容;2、教學過程。今天的早教機構實際上是在解決教學過程的問題,而這個教學過程如果要實現數字化,還需要很長時間,至少近幾年,家長還是會習慣把孩子送到線下的機構去和老師面對面。而內容,則是一個可以實現標準化、精品化的,也是互聯網傳播方式的優勢。在此基礎之上,通過用戶學習數據的獲取和分析,也更加容易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個性化。
兒童早教在內容方面的的痛點,其實是父母的痛點,父母不知道應該給孩子選擇什么內容,沒有值得信賴的品牌。但是虧欠補償的心態,又使得父母只想給孩子買最好的。那在細分領域做精品內容就變得有機會。貝瓦的兒歌如此,故事等內容形態亦如此。
早教相關行業包括幼兒園、早教機構(托兒、語言、藝術等)、出版、玩具,以及基于互聯網數字媒體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基本上基于內容和教學過程兩個方面展開。
在互聯網行業,一類是提供母嬰資訊和社區服務的,這一類的面向人群都是媽媽,而不是給兒童提供內容和服務。另一類的兒童公司是以游戲或娛樂為主的,面向人群以小學生為主,比如淘米、百田等。貝瓦提供的,是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內容和服務。
學齡前階段是區別于K12以上其他的教育階段,也是唯一寓教于樂的市場。因此內容的趣味和嚴謹要并存,渠道能力更加重要。這些都是貝瓦的一些優勢。更重要的是:幾年來用戶的積累和認可,使得貝瓦擁有了品牌的優勢,這些都是很難復制和超越的。
應該說,貝瓦一直以來都在解決給小朋友使用的各種媒介問題。我們提供的是全媒體的形式,跨平臺服務。無論用戶使用電視、手機、P,還是選擇出版物、玩具,都可以用到貝瓦的內容和服務。在移動互聯網大潮到來的時間點,確實每個互聯網企業都面臨著遷移的痛苦。這不僅是從P到移動那么簡單,而是不同終端用戶的使用習慣都是不一樣的,解決的也是不同用戶場景下的需求。
貝瓦的移動產品很早就有提供,在2014年成為了我們的主力增長點。目前來看,增長還是非常喜人的,今年7月份,貝瓦移動內容的播放量已經超過了P。預計明年2,貝瓦移動互聯網用戶應該會超過P互聯網。
許超鋒問:我感覺 現在國內的早教都需要改變一下,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來制定早教方案。
貝瓦楊威:早教內容,按照年齡來做分類,提供適齡性內容是必要的。貝瓦花了4年的時間研發了國內提一套學齡前兒童的成長指標體系,并將之應用在所有內容和產品的研發上,也是為了做到內容的科學性。這套體系就是根據年齡和領域兩個維度。當然,個性化的早教還需要結合一些新技術來實現,這方面大家都在做探索。
國茜薇:你們的產品出來之后,是怎么去把它推送給這樣一些小孩子的?因為他畢竟受年齡階段的影響,6歲以前,年齡很小,小孩對于事物的選擇性也比較差?
貝瓦楊威:學齡前的難點是消費和使用者分離,因此要首先獲得家長認可,才會成為被挑選的內容,然后在兒童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喜歡,這就要拼內容的質量了,我們有更多經驗創作孩子喜歡的內容。之后孩子會把喜歡的反饋,也就是教育上的學習效果反饋給家長,家長知道孩子喜歡,那就會繼續推薦給其他人,以及繼續讓孩子使用。
都靈斑馬:楊總好,我想問一下,你們是如何獲得新用戶的,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積累用戶的?
貝瓦楊威:新用戶的獲取我們通過各種能夠使用的渠道,并和大平臺建立合作,比如主流的大平臺都能看到貝瓦的內容。而用戶積累則是依靠自身的產品。當一個用戶從其他平臺知道貝瓦之后,就會到貝瓦自有的網站和APP看看,發現有更多的內容是其他地方沒有的,那就會黏在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