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應該上早教班 家長小調查
&bsp;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一般的家長們都認同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重要的,但到底該不該送孩子去早教班或者興趣班呢?下面就5068小編給大獎詳細介紹一下孩子應不應該上早教班的問退吧!
家長們是如何看待早教的?他們對早教的投入又是怎樣?南都記者對天河區某公辦幼兒園小班的32位家長做了一個簡單調查,近九成家長認為早教很重要,但對早教班認識不多。
調查顯示,關于早教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兩位家長認為不重要,占比6%,54%的家長認為&ld;非常重要&rd;,29%的家長認為&ld;重要&rd;,11%的家長認為&ld;一般&rd;。此可見,現在家長對幼兒的早教非常重視,生活中也常常聽到&ld;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言論&rd;。
有38%的家長表示,曾經帶孩子參加過早教班,其中14%的家長抱著&ld;試試看&rd;的態度,8%的家長稱&ld;隨大流,反正別人都上,自己也上&rd;;對于帶寶寶參加早教的目的,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早教的目的是讓孩子有一個交往和玩樂的環境,甚至還有家長認為早教是為了讓孩子系統地學習知識。其余62%的家長沒有參加過早教班,但其中有21%的家長表示曾經考慮過,有所觀望,最后于各種原因沒有參加。
在早教費用的支出方面,12%的家長一年支出萬元以上,主要是報讀興趣班、早教班,18%的家長一年支出在5000-10000元,22%的家長一年支出在3000元-5000元,10%的家長一年支出在1000元-3000元,38%的家長一年支出在1000元以下,主要是購買一些繪本、音像等益智產品。
既然九成多家長認為早教很重要,那為什么大半家長都沒有選擇去上早教班,誠然,早教和早教班還是不同的,有的家長認識到早教的重要性,但不一定愿意帶孩子去上早教班,他們的是什么呢?
&ld;沒有人比自己的父母更了解孩子,父母只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根本沒必要上早教。&rd;孟先生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有自己的規劃,在他看來,把孩子送去早教機構沒有必要。首先,性價比不高,早教機構的費用比較高,而且需要家長陪護,耗時、耗力,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考證。在孩子最沒有負擔的日子里,不要額外增加T A的負擔。孩子的成長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額外的壓力。&ld;與那些從小上早教班的孩子相比較,我的孩子并不輸于他們,甚至許多地方比他們還強,這并不是抹殺所有早教班的成績,只是認為早教班并不是必須選擇的。&rd;
&ld;我當初是抱著很大期望去參加早教班的,在孩子10個月的時候,興沖沖地報了名,一下子交了半年的費用,8000多元,但上了三個月,我就不想上了。&rd;田女士說,她的小孩參加早教班,在一個課室里有十幾個孩子上課,是混齡教學,小至三個月,大至三歲的小孩,都安排在同一個課室,&ld;同齡的孩子接受能力也有差距,更別說年齡差距這么大的了,而老師往往是采取統一教學,無法做到因人而異,強制灌輸反而讓孩子受到傷害&rd;。
王女士是一名精明的消費者,她有心讓孩子上早教班,除了多處試聽體驗課程、貨比三家外,還特意了解了每家早教中心的背景,深入了解師資水平。王女士告訴記者,了解后,她覺得這些早教機構都不錯,到底選哪家,她還拿不定主意。后來她上網查了大量資料,發現她所青睞的兩家早教機構,在國外的起源一家是做運動健身的,一家是做嬰兒服飾的。&ld;怎么到了中國來,都做了教育了呢?不可思議。后來我在一家早教機構問起一個老師,&ls;蒙特梭利是哪國人&rs;,那老師竟然不假思索地說&ls;德國人&rs;。我一聽就暈了,對這個機構老師的素質產生了懷疑&rd;,王女士說。經此一試,她決定不要盲目跟風,如果早教機構不合意的話,不如不上了。
&ld;要不是老婆堅持,我根本不會送女兒上早教。&rd;許先生認為,上早教課就是玩玩游戲,接受一些認顏色、唱兒歌等簡單教學。&ld;一星期就45分鐘,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還是靠家長平日里和孩子多互動。&rd;
許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單位的領導就是從小把孩子送去早教班,靠保姆接送上下學,孩子跟父母都沒什么感情。&ld;本來周末休息,難得在家跟孩子一起,他偏要把孩子送去上早教班,現在孩子三歲多了,脾氣很倔,動不動就沖父母發脾氣。&rd;許先生認為,早教班占用了親子互動的時間,而且容易讓父母產生依賴,以為到了早教班,就有人代替父母教導孩子學會孝順、感恩、知書達,其實這些都是靠父母言傳身教,別人代替不了。
&ld;早些年早教被說得很有效果,我曾經在一家早教中心看到一個出生不滿百日的寶寶被媽媽抱著來上課。當時我就很驚訝。&rd;周女士稱,早教老師在吹拉彈唱,那寶寶只是看著媽媽。而長時間被媽媽用一個姿勢抱著,這個寶寶偶爾會扭動身子發一下脾氣,或者哭鬧一會。而旁邊還有幾個比寶寶大一點的孩子,一會爬到課室墻角,一會鬧著要吃奶。一節課50分鐘下來,在場所有大人都松了一口氣,感覺總算熬完了!
&ld;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學的課文《傷仲永》,家長拉孩子去早教,我覺得有類似結果。&rd;周女士說,她記得,當時去聽點數卡專家的課,專家說,人的大腦對信息的連接能力,到嬰兒四個月就確定終身版圖了!她覺得這個結論是在嚇唬這些家長,&ld;其實是利用了中國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