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培養"熊孩子"的金錢價值觀
&bsp; 家長們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希望為他們提供最優質的生活環境,看著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殊不知,家長們一味地放縱、嬌慣孩子,也會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后果。比如,孩子大手大腳的花錢,甚至是盜用家長支付寶、銀行卡的錢財用個人享樂。為此,家長們務必盡早培養孩子們養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ld;六一&rd;兒童節給孩子一份可心的禮物,是家長們的心愿。對于姚太太這樣的財達人來說,關注的卻不僅僅是給孩子物質上的禮物。&ld;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盡早培養孩子有個良好的財觀,將是一份取之不竭的珍貴禮物。&rd;姚太太說。
要說現在的孩子,是懂事越來越早了。不少新聞經常爆出孩子花錢的荒唐事兒。比如有報道稱,蘇州一名15歲熊孩子癡迷手游一月花掉30萬,小徐對母親的支付寶、銀行卡等密碼了如指掌,于是偷偷給自己注冊了一個支付寶,然后便悄悄地將母親卡上的錢通過母親的支付寶轉到自己支付寶上,用于購買裝備,轉走了共計305900元人民幣。
不光如此,身邊的人也存在這種狀況。辦公室里一位同事就說,她家親戚的一個孩子,于家庭富裕,家長給的銀行卡里有數萬元零花錢,便時不時請同學出去吃飯,一頓飯吃掉上萬元也不罕見。
類似這樣的&ld;熊孩子&rd;,培養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可謂是當務之急。姚太太認為,對孩子從小進行財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孩子一定的財意識和能力,絕不是讓孩子變為金錢的奴隸。如果從小對金錢的認識就很全面,孩子長大后,就不光會大把花錢,還會正確使用金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ld;財商&rd;。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擁有高財商呢?姚太太特別選在兒童節這一天,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收集的一些外國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財觀的案例,希望大家能從中受到啟示。
比如美國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系。他們常說&ld;要花錢打工去!&rd;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責任感。
而日本人也是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讓孩子自己管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ld;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rd;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在浪漫的法國,家長們也照樣注重培養孩子的財商。他們認為,即便是小學生,都會有各自特殊的消費需要,同樣需要一筆開銷,對此家長應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國的父母還鼓勵孩子將這筆看似不起眼的小錢消費掉,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幫他們分析消費是否合,讓孩子從中獲取經驗,汲取教訓。法國家長大多在孩子10歲左右時,就給他們設立一個個人的獨立銀行賬戶,并劃入一筆錢,而且這筆錢是不少的,有的會有上千甚至數千法郎。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明智、科學而不是機械、盲目地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