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控 家長怎樣讓孩子遠離手機
數(shù)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方便快捷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給大家造成了許多困擾。就比如,手機一族越來越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趨勢,引發(fā)廣大家長的重視。那么,在面對“手機情節(jié)”嚴重的孩子的時候,家長們到底該如何面對呢?下面一起去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日光城姐姐您好:手機越來越智能,也越來越好玩,它占據(jù)人們越來越多時間,侵入你我的生活。到處都能看到有人在智能手機上發(fā)微博、打游戲、看小說……不單是成人,還有很多孩子,成了十足的“手機控”。面對孩子的“手機情結(jié)”,很多父母無奈又煩躁。
家有“手機控”的孩子,父母到底該如何面對?
日光城姐姐回復(fù):
◆心理教師:自信不足易成“控”一族控,取complex(情結(jié))的開頭音,指極度喜歡某種東西的人。
現(xiàn)代社會流行各種“控”,尤其是年輕人,從美食到時尚到玩偶到明星,無所不能“控”。在種種“控”背后,其實都是一種成癮心理在作祟?為什么會出現(xiàn)“手機控”?為什么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特別容易對手機等事物著迷上癮?有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4種基本本能:一是尋求新經(jīng)驗、好奇的本能;二是尋求安全、畏懼的本能;三是尋求反應(yīng)(愛情、友誼等)的本能;四是尋求贊揚的本能。凡是能夠滿足人們這些本能的事物,都具備讓人成癮的條件。而手機本身新穎繁多的功能、網(wǎng)絡(luò)間接互動的特性、便攜隱蔽的特點恰恰能夠滿足人們的這些愿望。于是,在手機不斷普及、功能逐漸完善、為人們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手機的“溫柔陷阱”。
◆專家建議:鼓勵孩子多面對面交流1、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xiàn)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并產(chǎn)生想要改變的愿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
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于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 識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2、培養(yǎng)興趣,轉(zhuǎn)移注意力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并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3、約法三章,堅決執(zhí)行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么時候可以用手機、什么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guī)定應(yīng)該受到什么懲罰、做好了又有什么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zhí)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制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信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那么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jiān)督員,在孩子違規(guī)的時候進行適當?shù)靥嵝?,甚至?lián)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fù)存在了。本報記者次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