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讓你交到更多的朋友,成長的更加順利,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非常關鍵的,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呢?想要了解更多幼兒園教育相關內容嗎?請看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現實的重新塑造。角色游戲其實就是社會化的游戲,共有的知識、經驗是社會角色扮演游戲的基礎,也是游戲順利開展的保證。
例如,我園在&ld;超市&rd;游戲中,針對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及生活經驗,對幼兒進行了如下引導: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了解超市的環境、用途,觀察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激發幼兒模仿的欲望。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可以在教師或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學會付款,并建立起初步的規則意識。
中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可讓幼兒親自購物,觀察、感受工作人員的工作。游戲中,教師讓幼兒商量制訂一些簡單的規則,如一次扮演一個角色、兩人發生爭執可以用猜拳的方式解決等等。中班幼兒在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與商品價格一致的錢幣付款。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以請大班幼兒扮演的收銀員來指導幫助他。
針對大班幼兒的發展需求,教師指導幼兒通過已有購物經驗商量設施、材料及商品的分類擺放情況,收集廢舊材料或自制商品并貼上標簽。幼兒可以自己選擇游戲角色進行模仿,并制訂游戲規則,例如要從入口進、出口出,買了東西要付款等。教師會引導幼兒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游戲中,知道找零或湊,練習簡單的加減運算;鼓勵幼兒學習宣傳自己的商品,用繪畫等形式為商品做廣告。
雖然現在的成品玩具應有盡有,但是這樣的玩具為幼兒留下的自想象和創造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為幼兒準備廢舊材料制成的成品以及具有開放性的半成品游戲材料,讓幼兒動手完成游戲中所需要的物品。
我園在&ld;娃娃家&rd;的環境創設中,不論是廚房的微波爐、洗衣機,還是臥室的衣柜、梳妝臺,都是教師利用廢舊紙箱,經過創新、重新包裝制作而成的,這些擺設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安全環保。
在&ld;快餐店&rd;的游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橡皮泥制成的半成品&ld;包子&rd;,讓幼兒把橡皮泥做成&ld;肉餡&rd;,用皺紋紙撕成&ld;菜葉&rd;,然后做成&ld;包子&rd;,再售賣給&ld;顧客&rd;。幼兒在反復的操作中不厭其煩,樂趣無比,充分激發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幼兒以物代物的能力。
教師在設計游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游戲時間。時間太少,幼兒沒有盡興,會有失落感;時間太長,幼兒會疲倦,從而失去游戲的興趣。所以,教師對游戲時間的把握很關鍵。
在全園&ld;以大帶小&rd;的社會角色扮演游戲中,我們將游戲時間安排在40分鐘左右。在充足的時間內,幼兒可以從容地選擇游戲伙伴,商討必要的合作角色,增加小組合作游戲的發生頻率,兒童更加喜愛游戲。如果游戲時間太短,幼兒往往無法籌劃和編排游戲,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戲之中,只能參與形式簡單的游戲活動,起不到社會角色扮演游戲真正的作用。
在社會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的身份主要是引導者和參與者。但是在游戲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不自覺地干涉幼兒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它向我們明確提出了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所承擔的角色。
在實踐中,教師除了承擔這些角色外,還應抓住時機,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靈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戲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因時、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與之互動。教師只有真正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和興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才能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
如何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去,這值得每一位教師思考。例如,在&ld;發店&rd;的游戲中,當沒有&ld;顧客&rd;的時候,教師就要機動靈活地參與其中,以&ld;顧客&rd;的身份出現在幼兒的面前,與幼兒一起參與角色扮演,與之互動、交流,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增加幼兒游戲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幼兒對外界事物好奇,往往顯示出獨立的見解和思維,他們很少模仿別人,能夠用新方法對待舊事物。對于幼兒的好奇心引發的獨創行為,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其好奇心得到強化,并為此去尋找答案,這將使幼兒受益終身。
中、大班的幼兒好奇心特別強。在游戲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不滿足于教師提供的材料或預先創設好的情境。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通常會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勇于說出他們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反思、構思、創設,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
在&ld;明星坊&rd;的游戲中,幼兒表演時會提出這樣的問題:&ld;我們打扮得這么漂亮,為什么沒有攝影師給我們拍照呢?&rd;根據幼兒的要求,教師馬上調游戲內容,在游戲活動中增加了&ld;攝影師&rd;的角色,從而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激勵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游戲中去。
游戲后的評價對提高游戲質量、鞏固游戲獲得的情緒體驗等都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在以往的游戲活動中,我們的做法通常是在游戲結束時教師進行游戲小結,其結果往往是幼兒游戲經驗不深刻,游戲體驗也得不到回顧。
在評價活動中,評價主體應發生轉變,以幼兒評價為主。教師向幼兒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使幼兒有討論的話題內容,從而指明幼兒再次游戲的方向。
在&ld;醫院&rd;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團坐在一起,問一問&ld;今天大家都選擇扮演了哪些角色&rd;,孩子們踴躍地舉手回答,表示下次要嘗試其他角色。當老師問起&ld;今天你在扮演你喜歡的角色時,遇到了什么困難&rd;,游戲室里馬上安靜下來,孩子們都在認真地回顧著自己參與的過程,并一字一句地說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難。老師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讓幼兒參與到討論中來,幫助幼兒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困難,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小主人。通過這種&ld;幼兒參與式&rd;的游戲評價,不僅讓幼兒獲得了知識和經驗,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學習分享的良好品質。
社會角色扮演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幼兒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游戲指導策略對游戲的順利開展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應該指導教師不斷反思、學習、總結經驗來提高指導水平,從而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促進幼兒發展,幫助幼兒體驗童年的幸福。
&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