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幼兒游戲 豐富小朋友幼兒園生活
在幼兒園中,小朋友們的主要的生活就是玩耍,怎樣讓小朋友在玩耍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內容一直是我們比較關心的,親愛的小朋友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吧。
游戲是幼兒的玩耍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娛樂性活動,也是對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的主要手段。游戲同社會生活條件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社會活動。今天,幼兒游戲無論是內容和玩法都日趨現代化、科學化,這也是一種幼兒將來能夠適應社會潮流的需要和迫切要求。所以,游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農村幼教資資金有限,玩具器械少,設施不足,致使幼兒的游戲活動內容缺乏。作為一名農村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幼兒所處的風俗、習慣,挖掘傳統的具有農村特色的游戲,在此基礎上,合的設計、創造出一些具有現代氣息的游戲,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豐富幼兒生活。
1、傳統游戲具有農村特色,突出了農村特點,同時,它具有鄉土氣息接近農村幼兒生活,幼兒很容易接受。傳統游戲通常配有兒歌,兒歌在傳統游戲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能激發幼兒游戲的欲望和興趣,使其受到教育。比如搜集到一首兒歌,它是這樣說的:&ld;打羅羅,熱羅羅,熟了麥子請婆婆。哪兒坐,炕上坐,燒餅果子一大摞。臨走時,還怪餓,再捎著一筐羅。&rd;兒歌中的&ld;老婆婆&rd;,正是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及模仿能力的好角色,于是以兒歌為基礎&ld;婆婆&rd;來了的游戲。四名幼兒圍成圓圈蹲下來扮成&ld;燒餅果子&rd; 五名幼兒圓圈內扮演&ld;老婆婆&rd;,全體幼兒說兒歌,等兒歌說完時&ld;老婆婆&rd;立刻抓住蹲在地上的幼兒,最后只剩下一位&ld;老婆婆&rd;,什么也抓不到,她算輸了,然后游戲重新開始,這個游戲可以訓練幼兒的反應能力。
2、汲取精華,剔除糟粕。
傳統游戲長期流傳下來,受民間傳統習俗和文化的影響,難免出現不健康的內容,所以在時不能照搬,比如:有這樣一首兒歌&ld;小老鼠旮旯里臥,三天沒有摸著糧食磕,一扒頭,貓大哥,王八羔子要吃我&rd;這首兒歌總的來說是可取的,可是其中這句&ld;王八羔子要吃我&rd;這對幼兒文明禮貌教育有不良影響。經過仔細推敲,把它改為&ld;拽耳朵要吃我&rd;,并把他設計成&ld;貓吃老鼠&rd;的游戲。這個游戲玩起來很活躍,&ld;老鼠&rd;可以盡情的躲閃,&ld;貓&rd;想盡辦法捉&ld;老鼠&rd;,在活動中不僅讓幼兒了解老鼠是偷吃糧食的壞家伙,貓是老鼠的天敵,而且培養了幼兒愛護益畜,愛惜糧食。
3、改舊為新,變枯成活。
農村有些傳統游戲玩起來很枯燥、單調。如:幼兒剛學走路時,為了讓幼兒走得更有興趣,成人總是說這樣的兒歌:&ld;采采,采藕了,采了一筐兩簍了,再采點就走了。&rd;這個游戲是針對1‐3歲幼兒玩的,如果讓6‐7歲的學齡前兒童玩是沒有多大興趣的。農村有一種娛樂活動,&ld;踩高蹺&rd;jy135可以參考這種活動,把易拉罐用釘打兩個眼,再用繩子穿上,讓幼兒把腳穿在里面,兩手拽著繩子踩。開始他們很不習慣,可是教他們邊說兒歌邊踩,節奏感很強。還可以給他們設計很多種隊形練習,這樣既鍛煉了幼兒手腳的協調能力和身體的平衡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興趣。孩子們邊做動作邊說兒歌,玩起來特別高興。
平時多注意觀察幼兒的自發活動,一般他們的游戲很單調,沒有規則。如:他們在玩&ld;摸瞎&rd;這個游戲時,幼兒隨便瞇起眼睛,亂追亂跑,而那些躲避的幼兒就散逃開,躲得很遠很遠,使瞇眼者無從捉到。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給游戲制定規則,再把兒歌添進去給游戲增添色彩。下面是我經過的游戲:在地上畫一個大圈,六名幼兒站在圈內,用布蒙住一名幼兒的眼睛,全體幼兒喊&ld;開始&rd;這樣&ld;瞇眼者&rd;就開始了,他嘴里不停地喊&ld;天&rd;,其他人就喊&ld;地&rd;。在這個游戲中,被蒙住眼睛的幼兒只能憑借感覺去捉。這樣就增加了趣味性,只有加強引導,才能使孩子們玩的更有趣。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使幼兒得到最大的滿足和極大的快樂,它既是幼兒心發展的需要,又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在扮演角色時,把自己看成是主人,并模仿成年人所做的各種工作。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使幼兒的態度積極,精力集中,思維敏捷,在玩玩樂樂中增加知識,發揮出了他們潛在的智慧和能力。實踐證明,角色游戲確實是開發幼兒智力的重要手段。
于幼兒的年齡不同,各種能力均有差異,這就需要正確的分配角色,為每個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機會,因此應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合地分配每一個角色。
1、根據年齡分配角色
幼兒年齡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生活經驗的多少。農村幼兒園多為混合班,為此應把幼兒的年齡與游戲中角色的難易程度結合起來,讓年齡不同的幼兒擔任不同的角色,根據年齡的大小分配主次角色,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大帶小從而達到活動的目的。如在角色游戲《老鷹捉小雞》中,針對老鷹與小雞的性情特點及幼兒年齡分配角色,老鷹在這個游戲中是強者,當然要選一個年齡大一點、身體壯一點的幼兒來做,老母雞也要選一名年齡大的來做,因為老母雞在這個游戲中擔負著保護小雞的任務,并且有一定的能力與老鷹拼打,至于那些 &ld;小雞&rd;就最好選用年齡小的,讓他們在老母雞袒護下使游戲開展的激烈,并從中得到游戲的樂趣,這樣分配就自然而然能使他們在&ld;老鷹天上飛,小雞地下跑,老鷹捉小雞就是捉不到&rd;的叫喊聲中活躍氣氛進行游戲,從而達到鍛煉幼兒靈活的躲閃能力。培養幼兒集體活動的協調性的目的。角色游戲的主體,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不同年齡段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實現自己的想象,滿足自己的愿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發展。
2、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與水平,擔任游戲角色。
同一年齡的幼兒,能力發展有所不同。因此在角色游戲中讓較強的幼兒擔任復雜一點的角色,讓能力差的幼兒擔任簡單的角色,在角色游戲《醫院》中,醫生這個角色比較復雜,于地處鄉村,無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了解一些關于醫院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只能讓一些開著家庭診所的幼兒來當醫生,因為他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家庭影響,在這個方面比別人更有經驗和模仿力。當然,從另一方面說,如果幼兒經常到診所看病,并且有一定的記憶力和模仿力的話,當然可以充當這個角色。總之要根據其實際能力與水平分配角色,這樣游戲能使幼兒在快樂的環境中增長知識,有機會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
3、讓大組幼兒自己組織游戲,分配角色。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大一點的幼兒自己動手,動腦組織游戲,分配角色。如在游戲《娃娃家》中,大組幼兒當爸爸,當媽媽,他們又組織了小組幼兒當孩子,大組幼兒還主動制作游戲工具,安排游戲環境,雖然有時把灶具放在床上,把臉盆和碗放在一塊…… 但是他們還是陶醉于自己創造的小天地中,充滿著歡樂,洋溢著興奮。所以在大一點的幼兒的組織領導下,小一點的幼兒也會積極投入到游戲中去。幼兒參與組織游戲不但能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而且能從小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參與競爭意識。
此外,在分配角色中常會出現意外分歧和爭執。例如,某幼兒想當媽媽,大家不同意;兩個人都想當司機,誰也不肯讓步,結果發生爭執。這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幼兒解決爭執。例如:啟發幼兒開展并列主題游戲,使孩子的愿望都能得到滿足,輪換角色,有時還采用選舉、猜拳的辦法解決。這樣就可以使孩子在歡樂平和的氣氛中游戲。從而起到游戲的目的。
游戲結束后,孩子們往往還在興致勃勃的談論著玩過的游戲,應及時組織孩子評價和總結游戲。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的欲望,還可以使游戲更好地的發揮教育作用,提高幼兒的分辨能力,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
1、討論。如果游戲中發生了糾紛,就要讓幼兒討論是非,如果幼兒于缺乏生活經驗,討論不出結論,就找機會讓孩子們通過參觀,接近現實生活,豐富生活經驗。
2、現場評議。有的游戲開展得很好,為了教育全體幼兒,可以保留游戲現場,組織現場評議,讓小朋友自發表意見,談談對游戲的看法及對其中一些人物的評價,這樣講評可以使孩子繼續處在游戲之中,使孩子回味無窮。
綜上所述,只有緊密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挖掘傳統游戲,創造游戲,搞好角色游戲,才能豐富幼兒生活,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