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幼兒園的游戲中 發展并提高幼兒的交際能力
小朋友都喜歡玩,特別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更喜歡玩各種游戲了,因此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可以多增加一些游戲教育的環節,進一步的促進寶寶智力的發育,親愛的朋友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與提高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以直接參與并能獲得深刻體驗的環境。我園設置了&ld;幼兒社會角色扮演專項活動室&rd;,通過開設幼兒喜歡的娃娃家、明星坊、愛心醫院、寶寶超市、發店、快餐店、禮品店等,為幼兒提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讓幼兒在虛擬的社會小環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那么,在游戲中,幼兒園應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提供有效的指導策略呢?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現實的重新塑造。角色游戲其實就是社會化的游戲,共有的知識、經驗是社會角色扮演游戲的基礎,也是游戲順利開展的保證。
例如,我園在&ld;超市&rd;游戲中,針對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及生活經驗,對幼兒進行了如下引導: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了解超市的環境、用途,觀察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激發幼兒模仿的欲望。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可以在教師或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學會付款,并建立起初步的規則意識。
中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可讓幼兒親自購物,觀察、感受工作人員的工作。游戲中,教師讓幼兒商量制訂一些簡單的規則,如一次扮演一個角色、兩人發生爭執可以用猜拳的方式解決等等。中班幼兒在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與商品價格一致的錢幣付款。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以請大班幼兒扮演的收銀員來指導幫助他。
針對大班幼兒的發展需求,教師指導幼兒通過已有購物經驗商量設施、材料及商品的分類擺放情況,收集廢舊材料或自制商品并貼上標簽。幼兒可以自己選擇游戲角色進行模仿,并制訂游戲規則,例如要從入口進、出口出,買了東西要付款等。教師會引導幼兒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游戲中,知道找零或湊,練習簡單的加減運算;鼓勵幼兒學習宣傳自己的商品,用繪畫等形式為商品做廣告。
雖然現在的成品玩具應有盡有,但是這樣的玩具為幼兒留下的自想象和創造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為幼兒準備廢舊材料制成的成品以及具有開放性的半成品游戲材料,讓幼兒動手完成游戲中所需要的物品。
我園在&ld;娃娃家&rd;的環境創設中,不論是廚房的微波爐、洗衣機,還是臥室的衣柜、梳妝臺,都是教師利用廢舊紙箱,經過創新、重新包裝制作而成的,這些擺設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安全環保。
在&ld;快餐店&rd;的游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橡皮泥制成的半成品&ld;包子&rd;,讓幼兒把橡皮泥做成&ld;肉餡&rd;,用皺紋紙撕成&ld;菜葉&rd;,然后做成&ld;包子&rd;,再售賣給&ld;顧客&rd;。幼兒在反復的操作中不厭其煩,樂趣無比,充分激發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幼兒以物代物的能力。
教師在設計游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游戲時間。時間太少,幼兒沒有盡興,會有失落感;時間太長,幼兒會疲倦,從而失去游戲的興趣。所以,教師對游戲時間的把握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