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配對—找朋友(2)
(1)兩個好朋友要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
?。?)將配成對的鞋子(襪子)放到鞋架(夾在繩子上),排放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ld;幫小熊房間&rd;的情景,一是設計這樣的情節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帶領幼兒變換活動場地,教室外到室內,而不會造成幼兒散亂和失去活動興趣。二是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于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難點。
1、(以小熊的語氣)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嗎?它們會一樣嗎?
小結:鞋墊也有好朋友。它們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也叫一雙。
2、引導幼兒將《鞋子歌》改編為《鞋墊歌》
為了讓活動更完、更有趣,我設計了&ld;邀請小熊一起為鞋墊配對&rd;的游戲,再一次順利的帶領幼兒轉換教學地點,室內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從而把個活動推向高潮。
以小熊的口吻引導幼兒懂得不亂扔東西,要主動幫媽媽或老師東西。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進行品德教育,主動幫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強化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以上是我對數學活動《配對‐‐找朋友》的設計思路,在活動中我始終要體現的是: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運用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而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指揮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兒的玩伴,而是引領舞伴,并不間斷與幼兒進行協調、合作,個活動在有組織、有規范、有秩序中進行,又適合個性發展,而不是隨意,無序的行動,在這樣的師幼交融互動學習狀態中,幼兒成為獨立自主的建設者和成功者?;顒拥耐瓿梢簿湍苁掳牍Ρ丁?/p>
小班數學配對活動:找朋友
1、初步形成&ld;雙&rd;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只。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3、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
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個
?。ㄒ唬┮猿鍪疽m子,引導幼兒觀察為引入,初步感知&ld;雙&rd;有兩只。
1、誰來了?有幾只啊,我們來數一數。
2、復習兒歌《襪子歌》,引導幼兒討論、小結。
討論:它們是好朋友嗎?哪里一樣?
小結: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的兩只襪子也叫一雙襪子,它們是好朋友。
?。ǘ┏鍪拘?,引導幼兒觀察,再次感知&ld;雙&rd;的概念
1、這是誰呀?有幾只鞋子?兩只也可以說成什么?它們是好朋友嗎?為什么?
小結: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的兩只鞋子也叫一雙鞋子,它們是好朋友。
2、引導幼兒將《襪子歌》改編為《鞋子歌》
(三)請配班老師扮小熊設置情景,讓幼兒幫忙收拾鞋子、襪子,引導幼兒初步配對, 師巡回指導。
提出規則:
?。?)兩個好朋友要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
?。?)將配成對的鞋子(襪子)放到鞋架(夾在繩子上),排放齊。
(四)以小熊口吻感謝幼兒,并邀請小熊和幼兒一起參觀鞋墊墻,引導幼兒為鞋墊配對。
1、(以小熊的語氣)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嗎?它們會一樣嗎?
小結:鞋墊也有好朋友。它們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也叫一雙。
2、引導幼兒將《鞋子歌》改編為《鞋墊歌》
1、以小熊的口吻引導幼兒懂得不亂扔東西,要主動幫媽媽或老師東西。
2、讓幼兒為鞋墊尋找朋友并粘帖在墻上為其配對,活動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