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應該多夸孩子還是給孩子點挫折
&bsp; 孩子是家長們的心肝寶貝,家長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著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為了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教育自然就顯得尤為重要。于是,也就引發了這樣一個熱烈的話題:爸媽應該多夸獎孩子,還是應該給孩子點挫折。在座的家長們,你們的意見又是如何?
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再次引發思考 專家指出孩子個性不同教育方式應有所區別
因為上課看小說、下象棋,被班主任老師批評之后,一名初中生從4樓教室一躍而下,自殺身亡,這是本月初發生在湖北十堰鄖縣的一幕慘劇。而就在這 件事情發生后不久的幾天,湖南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大學生因為失戀也站上了樓頂,在瑟瑟寒風中,他最終被好心人送來的一件寒衣感動,才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如今孩子經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弱,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近日,騰訊網發起的討論顯示,有7116%的網友投票認為當前少年亟待補好挫折教育。
&ld;自殺事件的發生暴露了我們教育中&ls;死亡教育&rs;的空白和無力。&rd;湖南科技大學心學系主任在心輔導中也常遇到類似傾向的案例,他表示這種現象揭示了當下一代抗壓能力弱、心脆弱的性格特點。
一項針對90后大學生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父母千般寵愛中長大的90后一代,其抗壓能力普遍堪憂,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滋生心問題。而參與調查的對象中,獨生子女占據大多數。
&ld;你最棒&rd;、&ld;你比他聰明&rd;,這是許多父母面對孩子常常掛在嘴邊的話。40歲的周磊兒子讀初一,因為孩子從小聽到的都是贊美,如果有人批評他, 就很不服氣。&ld;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從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走過來的。而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接受的都是鼓勵式教育。&rd;他時常也很疑惑,到底應該多鼓勵還是多讓孩子 受點挫折。
&ld;現在基本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呵護都來不及,家長怎么舍得讓孩子受挫折呢?&rd;吳輝說,她的小孩讀小學三年級,平時都會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雖然一些家長認為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總是一味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孩子們遇到困難受到批評會無法承受。但相比挫折教育,多數家長更青睞&ld;贊美教育&rd;與&ld;鼓勵式教育&rd;,更愿意給孩子&ld;甜棗蜜罐&rd;。
湖南師范大學(微博)教育學辛繼湘教授針對90后大學生性格特點曾展開過一段長時間觀察,她發現,不少90后大學生從小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在&ld;愛&rd;的名義下,他們往往缺少自己處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機會。
辛繼湘表示,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還在于,有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容易把孩子的失敗看得過重,偶爾考試失誤就會引起家長極大的不滿。這樣就讓孩子在失敗面前失去了正確判斷力,把一些小挫折看成極大的失敗,心無法承受。
&ld;對孩子的尊重和保護要適度,生長在溫室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rd;辛繼湘說。
亟須為青少年補補挫折教育課已基本成為社會、學校、家長三方的共識。目前而言,挫折教育并沒有系統地進入教學計劃。有業內專家指出,學校應該開設如何面對挫折的課程,教育學生懂得珍惜生命,教會學生如何抗壓排壓,勇于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學會控制情緒。
唐海波是中南大學(微博)心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臨床心學博士。前來咨詢心問題的學生多半是生活、感情受挫。在他眼里,&ld;青少年心健康問題不是什么新問題,不管學生自殺的具體原因是什么,但歸結一點是心健康出了問題,精神抗壓能力薄弱。&rd;
他認為,青少年一代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造成的,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沒有掌握。挫折教育需要方法、技巧,甚至需要教育學論的支持。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方向新教授對此表示贊同,不少中小學(微博)已建立初步的挫折教育基礎,但尚未形成完備的系統,很多教師還未完全掌握行之有效的辦法,他強調,&ld;挫折教育不能僅依靠教育,還要通過實踐,轉化為學生內在素質。&rd;
方向新認為,挫折教育應該堅持兩原則,即以人為本、因人而異。他告訴記者,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進行挫折教育不能孤立進行,要考慮成長階段、心健康等因素,&ld;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用籠統的方式來教育每一個孩子&rd;。
他建議,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要有側重,在進行挫折教育時也應注意孩子的個性特點,對于特別內向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教育為主,對于性格外向、驕傲自滿的,家長可直言不諱地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