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內容滲透小學 文化實驗教材開設反腐章節
最近兩年國家提到最多的就是反腐敗這個問題了,很多的老虎級的腐敗貪官都被抓出來了,可見國家對于這個方面的決心,現在在小學課本上我們甚至都能看見這樣的案例,一起來瞧瞧吧。
腐敗滲透小學,文化實驗教材開設反腐章節。11日,應農業部之邀,二月河做了題為《文化發展與反腐敗的一點思考》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表示,當下的腐敗已經蔓延至多個社會層面,甚至滲透到一些地方的小學和幼兒園。&ld;在小學階段,一些小學生晉升班干部享受特權,可以免交作業。&rd;
幾年前曾有學校對學生進行過&ld;你身邊最大的誘惑是什么&rd;的調查,結果排在前兩位的竟然是&ld;金錢&rd;和&ld;能當班干&rd;。而原因則是&ld;感覺高人一等,可以支配他人&rd;。這也是對二月河的&ld;腐敗滲透&rd;論的有力佐證,也間接駁斥了&ld;腐敗跟孩子無關&rd;的論調。
孩子終究要長大,要走上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吸收了什么樣的精神元素,將決定著他們會長成什么樣的人。大人的事被孩子輕易模仿,這是耳濡目染的結果,而&ld;有甜頭可嘗&rd;更將其強化。面對這種可怕的人生預演在校園反復彩排,誰能保證將來不會被一次次克隆到人生的舞臺?知道而不去防范,試問:&ld;前腐后繼&rd;何時有一個盡頭?
這是一個價值觀極易傳染的時代,對于&ld;傳染源&rd;,需要及時隔離、隨時矯正的籬笆墻。如果說&ld;打虎拍蠅&rd;是隔離,那么,對孩子進行反腐倡廉教育就是及時矯正。這既是&ld;傳道&rd;,更是&ld;解惑&rd;,是幫助他們拂拭心靈塵埃的過程。讓孩子從小能夠在內心留下敬廉崇潔的烙印,無疑將使他們受益終生。
時下反腐已經走進深水區。我們欣喜于一批批蒼蠅老虎被抓被拍,但打虎拍蠅絕不該成為我們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我們反躬自省,在抓&ld;反腐&rd;的同時,如何構建一個&ld;防腐&rd;的綠色生態鏈。如果等一個個人變成了一只只蒼蠅或者老虎再打再拍,這是不計社會成本的本末倒置。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25個省區市中小學傳統文化實驗教材中,已開設了&ld;反腐倡廉&rd;的專門章節,有望今年秋季全面推廣。這既符合我國國情,也是與國際接軌的明智之舉。在意大利等一些西方國家,在中小學開設反腐課程早已是普遍現象,而且成效十分明顯。
一個好的意識和行為的養成,需要不斷強化,反復提醒。這僅僅靠幾節課程顯然遠遠不夠。既然腐敗會&ld;亡黨亡國&rd;,那么,在對孩子反腐倡廉教育這個問題上,不妨將反腐教育上升到&ld;愛國主義&rd;教育的高度,甚至可以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來,成為各學校規定動作。只有將常態化教育貫穿孩子成長始終,&ld;腐敗可恥&rd;的種子才會慢慢萌芽,&ld;紅線&rd;意識才會慢慢筑牢,才會出現&ld;腐敗人人喊打&rd;、&ld;貪腐無處可逃&rd;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