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部分小學開設珠心算課程,支持反對都有(2)
&ld; 珠算申遺歷時五年,這也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越來越多的小學考慮新開珠算課。&rd;崇仁漢濱小學校長汪飛告訴記者,大家發現珠算不僅是一種計算工具,更是一種開發小學生思維的方式。
因為是珠心算的特色學校,崇仁漢濱小學從上世紀90年代開設珠算課,并一直堅持至今。
汪飛校長透露,目前,學校僅在一、二年級開設珠算課,每周兩節,利用珠算這一形象的數學工具,培養孩子們對數學的認識,中高年級開辦珠心算社團,只對感興趣的學生開放。
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市有傅家坡小學、崇仁漢濱小學等3所小學開設了珠算課。
在上周五的珠算課上,崇仁漢濱小學6位五年級學生快速動著小手,幾秒鐘后就報出這一連串數字相加之和,而這,比在一旁用計算器的記者快上不知多少倍。
&ld;這些學了多年珠算的孩子們,許多都不用打算盤了,大部分都可以做到&ls;腦中撥珠&rs;的水準。&rd;崇仁漢濱小學珠算課黃玉曼老師說。
記者發現,在崇仁漢濱小學一二級學生的課表里,作為校本課程的珠算課進入課表。&ld;我覺得撥算盤挺有意思的,讓我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了。&rd;2(一)班學生宋漢杰說,他從一年級開始學珠算,目前無論是撥珠算,還是用心算都挺快的。
崇仁漢濱小學校長汪飛表示,珠算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興趣和鍛煉手腦并用能力的工具。&ld;不會考試,也不會留作業。算盤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玩具,他們可以通過多接觸喜歡上它。&rd;
珠算課有望成為小學必修內容,一時間,引發了多種爭議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贊成方和反對方的都很充分。
&ld;小學生學珠算,對激發學生對數字符號的感覺非常有意義。&rd;武漢市著名&ld;奧數金牌教練&rd;、湖北明心書院院長劉嘉認為,作為一種形象的數學計算工具,珠算可以讓孩子們在撥動算珠的過程中清晰地看到計算過程,解計算原,&ld;這對激發孩子們學數學的興趣很有幫助。&rd;
武漢市教科院小學教研室李光杰老師說,算盤有上檔珠和下檔珠,個位可以靈活確定,這兩大特點對拓展學生對數的認識很有好處,但是與電腦相比,算盤的局限性也很明顯,今后可以讓孩子們了解,算盤是早期的一種計算器,這對孩子加深對珠算文化的解,加深對數的認知,都有好處。&ld;珠算能鍛煉孩子們的記憶力,還有持之以恒的毅力。&rd;在崇仁漢濱小學珠算課老師黃玉曼看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珠算&ld;高手&rd;,關鍵還是要看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有的孩子對珠算有很好的潛能。
軍事經濟學院教授王衛達說,算珠是形象化的,小學生容易辨識這一形象,對孩子們從小培養數學思維有好處,&ld;而且,打算盤有利于鍛煉手指的靈活度、促進大腦發育。當然,每名學生的興趣不同,不能強迫學生去學。&rd;
&ld;珠算需要以強行記憶為基礎,孩子需不停地記口訣,也需要長期堅持練習,比較枯燥,孩子并不感興趣。&rd;部分家長提出質疑,在有計算器的今天,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訓練那么強的心算能力,沒有多大意義。
家住徐東的張先生是眾多反對者中比較激動的一位,對于珠算重返課堂,他非常不以為然,&ld;珠算是個好東西,但并不是所有好東西都要進課堂;一些人的懷舊情緒可以解,但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跟著懷舊&rd;。
張先生認為,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無數&ld;曾經的好東西&rd;都被無情淘汰。比如,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隨著激光照排技術廣泛應用,難道我們還要培養一批批熟練的排版工人,以傳承和弘揚這項文化嗎?
對于珠算回歸,有些小學數學老師也表示不解。北湖小學一位數學老師說,珠算文化雖然源遠流長,但必須承認,珠算是過時的計算工具,從應用上說,計算器比算盤更方便。更何況,現在的小學生課業多,壓力較大,學習珠算無疑會加重學生負擔,不太現實。&ld;可以考慮以選修的形式,讓有興趣的學生學習&rd;。